星球大战一点都不科学浅析太空歌剧
2023/5/3 来源:不详儿童白癜风症状 http://m.39.net/pf/a_4518157.html
文
令狐伯光
最近《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在视频网站平台首播,又掀起了一波《星战》热。
不过,《星战》来到新时代过后,全世界的观众似乎不再买账了。
其中中国观众尤其的明显,《星战后传》三部曲除了《星战7》票房不错。《星战8》《星战9》在中国的票房都算不上太好。
《星战后传》三部曲在中国的票房不待见,同时很多中国观众对于这个美国超级系列,从软硬科幻的各种设定,再到故事剧情和人物角色塑造的质疑,get不到和吐槽的人越来越多。
比如最典型的能够星际旅行的人物,结果还在用光剑。
其它各种打着硬科幻的口号,结果设定不科学的设定更是比比皆是。
这只是中国观众多心了吗?
当然不是,美国人也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
所以《星战》从来不是打着什么硬科幻的旗号,而是整了个“太空歌剧”的概念来解释。
既然这个中国观众眼中的美国版《西游记》好像不咋滴,那么这个《星球大战》的影响力为何还这么大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它奠定了科幻特效大片的历史。
01科幻和美国科幻
科幻的发展历史,这个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就有科幻的苗头了,现在公认“科幻小说之父”的鼻祖凡尔纳。
他写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气球上的五星期》和《地心游记》等,对于后世的科幻小说有着巨大的影响。
我们再看看凡尔纳,他逝世于年。
但比凡尔纳早一个世纪的玛丽·雪莱,年写的《弗兰肯斯坦》,早期也是被当科幻小说的。
不管是玛丽·雪莱,还是凡尔纳和他同为“科幻小说之父”的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欧美的科幻小说冒出的时间很早,早在19世纪就开始名家和经典辈出。
这有了前辈打的基础,才有后来20世纪欧美科幻的爆发。
这其中包括后来在全世界科幻影视当中一枝独秀的美国科幻。
美国科幻小说这里就不展开了,这里主要谈谈美国科幻片的崛起。因为它和后来《星球大战》崛起的原因,可以说息息相关。
现在去谈科幻电影的发展的话,时间同样很早。
基本上和电影诞生的时间一致,现在去查资料基本也就是年的《月球旅行记》,这部电影影响还不是太大。
年的科幻电影《大都会》,到现在都有深刻的影响。
后续一直到到60年代,美国科幻片是从萌芽期,逐渐到成熟期摸索进步的一个过程。
这个中间自然也出现了很多拍得不错,对后世影响巨大的科幻片。
比如《科学怪人》《金刚》《隐身人》等等。
这些似乎都和《星球大战》没关系?
《星战大战》出现带来的最大一个关系,是开启了科幻片与美国和全球商业特效大片。
02《星战》之前:科幻要么太软,要么太硬
前面粗略写了下科幻片的发展。
不管我们后人怎么看那个时代的科幻片,但是直到年《星战》之前,美国的科幻片大概能够分成两种。
要么是软到不行的软科幻,要么是硬到不行的硬科幻。
软科幻就是各方面带着一点科幻的概念,其它方面都太软了;硬科幻就是合理的科学幻想,有些甚至达到哲学的态度,但是又太硬了。
比如早期那些经典的软科幻电影,《科学怪人》《金刚》《隐身人》《飞侠哥顿》和《巴克罗杰斯》等等。
这些作品都太早了没有看过不太懂?
那么,后来的著名软科幻电影《蝴蝶效应》《那个男人来自地球》《盗梦空间》等等。
说到底,科幻原来的意思就是“科学幻想”的意思。
软科幻就是借一个科幻的概念,表达其它人文幻想更多一些。最重要的就是,这硬幻想的属性可能没有任何科学的理论基础。
这么一来,“硬科幻”电影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比较具有科学理论基础的文化幻想。
年过后的硬科幻电影,《地心引力》《火星救援》《星际穿越》等。
这些电影就是公认的硬科幻电影,而且拥有强烈的商业电影的元素。可是年的《星战》之前,当时的“硬科幻”电影就太硬了。
比如公认的科幻电影超级神作,年的《太空漫游》。
这部科幻电影的科学幻想,实在硬到不能再硬。
人工智能、人类起源、月球登录、太空旅行、人类发展和人类未来等等。可以说,这部电影将西方古典哲学和西方近代科学理论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太空漫游》没有我们现在观众以为的商业元素。
这部电影的节奏异常的缓慢,故事剧情的推进,人物角色的塑造。大量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科学幻想与人类哲学的探讨。
哪怕是片中在今天都令人赞叹的特效,也都是为了还原导演心中的科学幻想而不是商业元素。
如果不是对科幻片和文艺片有极大的兴趣,这部电影普通观众是很难看下去的。
后世达到同样水准的科幻片,只有年的《银翼杀手》。同样对于科幻影响巨大,但是普通观众看着无聊到爆。
总而言之,年的《星球大战》之前。
美国的科幻片要么是人文关怀太过的“软科幻”,要么是科学思考太硬的“硬科幻”。30年代到40年代是成熟期,50年代到60年代的繁荣期的一个阶段。
再与当年美国电影市场的结合,“科幻片”不是当时美国商业电影的主流。
03《星球大战》开启美国商业科幻
经过前面的分析,相信很《星战》为何能够崛起了。
说到底,《星战》对于美国科幻和世界科幻最大的影响,便是融合了“软科幻”和“硬科幻”的标杆。同时强大的票房回报,还有在远超当年的成熟商业模式,成为全世界商业电影的奠定者。
我们,便单独从这两个方面分析一下。
1、《星战》是科幻特效片开创者(制作水平)
《星战》前的科幻电影的特效都是“硬科幻”的还原,未必有什么商业元素。
当然这个特效为有没有商业元素很难界定,毕竟特效场面天然就吸引观众的眼球,其实最方便的界定方法是搭配节奏和剧情的编排。
《太空漫游》的特效场面不用多说,但它节奏太慢,故事剧情太过晦涩。
《星战》在硬件的制作方面,可以说完全不逊色《太空漫游》。
宏大而又苍凉的异星球塔图因,生动而又灵活的机器人伙伴(宠物)。
严肃和黑暗的银河帝国,那毁天灭地的强大武器。再到各种各样的战斗在黑暗的宇宙,与庞大的死星上的激战。
或许某些“硬科幻幻想”上,《星战》制作远不如《太空漫游》和《银翼杀手》。
它在科幻的制作和特效技术上,绝对做到了一种开天辟地的效果。成为后世大量星际旅行,星际争霸这种“太空歌剧”的鼻祖。
虽然现在很多观众觉得光剑打架,宇宙战机威力太小等等设定不那么科幻。
不过,当年《星战》和导演乔治卢卡斯在特效上的探索尝试,再到制作的突破开创。已经成为商业电影的标杆,已经是名垂青史了。
这个背后的花絮太多了,有兴趣的观众可以去搜索看看。
04《星战》与太空歌剧
2、《星战》是商业类型大片的开创者(故事剧情)
《星战》有着自己的历史进程,和“太空歌剧”更是息息相关。
“太空歌剧”的设定就是在宇宙当中,除了人类之外,还有各种令人新奇的外星世界和外星种族。同时会设定一个非常庞大的反派集团,然后各种不同种族的英雄人物,在反抗反派当中展开了各种各样的传奇故事。
说到底,《星战》开创的“太空歌剧”世界很像是中国的武侠。
真正的中国古代当然有侠士,但不可能飞天遁地,成天的杀来杀去,还有那种侠客与邪恶反派的斗争,与各种美女浪漫爱情故事。
武侠只是表现近现代中国人民,一种幻想式的文化寄托。
从这个角度上讲,托尔金《魔戒》系列开创的“架空奇幻”就是同样的道理。
只是托尔金是英国人,英国的背后是欧洲大陆。欧洲的历史文化怎么都比美国丰富太多了,所以它能放到一个架空现实欧洲历史的异世大陆。
但是,美国的历史文化太短,它的文化基因不同。
早期美国的“太空歌剧”就是把西部牛仔,或者侦探和游侠放到太空去追异星美女。
后来将“太空歌剧”文学领域彻底革新和定义的,是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系列,以及赫伯特的《沙丘系列》。
实际上,他们干的也就是托尔金《魔戒》的架空奇幻,与金古梁温中国武侠的事儿。
这个“太空歌剧”背后的历史基础,则是50年代以来人类关于太空的探索,科学全面进步等等,而当时的美国正是这个方面的先驱者。
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系列和赫伯特的《沙丘系列》,它是对“太空歌剧”文学的奠定。
年乔治卢卡斯导演的《星球大战》,它就是在影视剧上对于“太空歌剧”的奠定。
05尾声
当然,即使解释了《星战》来源和”太空歌剧“的定义。
似乎仍然解释不了,《星战》故事剧情似乎不太好看的定义。
实际上,《星战正传》系列共有九部作品(不算外传),单独从正传系列的故事剧情来讲。
《星战》后传三部曲(现在的》《星战》前传三部曲(现在定义的),故事剧情确实每况愈下。
《星战》初始的三部曲(现在的),其实故事剧情真的不差。
正传三部曲以“天行者”卢克,汉·索洛和莱娅公主三人为主人公。
围绕着三人从不打不相识,再到相知相爱和相守,再到最后一起联手抗击银河帝国的过程,故事核心就是美国游侠和西方古典文学。
虽然我们今天看感觉科学设定不够过硬,但它容易让普通观众看懂。
而且风流游侠冒险对抗强大的邪恶集团,过程当中结识勇敢美丽的公主。原本沦落的王子,通过向师傅学习,直面黑暗的父亲(血统),最终战胜黑暗重新成为英雄。
这种故事剧情,全世界每个文明都是爱看都有不少。
金古梁温黄的中国武侠,托尔金《魔戒》的架空奇幻。在文化细节处理上或许有所区别,可这个共性难道不是一样吗?
从这个层面上讲,《星战》倒不是美国版《西游记》。
它更像是美国版的金庸武侠电影。
它能够不经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