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杀晁盖的并不是史文恭,而是藏在这四位头
2024/10/22 来源:不详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 http://www.kstejiao.com/
晁盖中箭身亡,一直是《水浒》中颇有争议的无头悬案。
作为梁山泊首屈一指的风云人物,梁山水泊的第二任寨主,一手拉扯起梁水泊的大旗,却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以离奇的方式突然下线——仿佛是命运开了一个潦草的玩笑。
不少人认为射杀晁盖的并不是史文恭。
从林冲在晁盖死后的反常举动看,他已猜出真凶是谁,却只能看破不说破。
宝马之争,晁天王带兵攻伐
在《水浒》第五十九回,梁山泊一把手晁盖亲自带兵,攻打曾头市,却意外中毒箭身亡,起因是一匹“照夜玉狮子”宝马。
话说人称“金毛犬”的段景住是一名盗马高手,某日他偷得一匹百年难遇的宝马良驹,名叫“照夜玉狮子”,准备借花献佛把宝马送给宋江,作为自己投靠梁山泊的见面礼。
不料盗贼遇到盗贼,段景住半路被人截胡,经过曾头市时,曾家五虎一言不合抢走宝马。
哪怕段景住搬出梁山泊的名头也无济于事,他只得空着手上梁山,然后将此事报告给宋江。
宋江便派戴宗前去打探情况,原来曾家五虎是曾头市长官曾弄的五个儿子,他们聘请了江湖高手史文恭为教头,聚集了六七千兵马在曾头市扎寨。
曾家五虎不仅抢了宝马,还扬言要踏平梁山泊,活捉梁山首领,用囚车装着送去朝廷领赏。这番扬言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彼时梁山泊举着“替天行道”的大旗闻名天下,多少有志之士前来投奔,却被曾家五虎这般无礼羞辱。
晁盖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他拍案而起,亲点了二十个头领,率五千兵马气势汹汹地去收拾曾头市,誓要给那些街溜子一点颜色瞧瞧。
宋江一如既往劝晁盖留山寨,由自己带兵讨伐曾头市便可。
但晁盖说“实在不是我要抢夺你的功劳,而是公明你连续征战多次,太过劳累了,这次你在家歇息,让我去教训那些崽儿,下次有事你再去也不迟”。
晁盖出征前突然狂风大作,连军旗都被拦腰刮断。
这多少有些刚想盛饭就打破碗的不祥味道。
为了避免出师不利,宋江以及军师吴用等人再度劝阻,让晁盖改天挑个良辰吉日再去。
但晁盖不听,执意前往。
意外中箭,梁山寨主潦草下线
梁山兵马到达曾头市后,史文恭应战出场,他“弯弓插箭”,手握方天画戟,骑的马儿正是引发此次火并的“照夜玉狮子”。
两军几番交战,双方各有损伤,谁也没讨到便宜。
后来,无论梁山军如何叫阵,曾头市都沉默是金坚决不应战。
到了第四天,有两个自称法华寺和尚的人来拜见晁盖,主动请缨表示愿意晚上给晁盖带路领他们去攻寨。
林冲觉得两个和尚来得蹊跷担心有诈,劝晁盖三思而行,晁盖却劝林冲不要疑心生暗鬼,以免耽误了大事。
当晚晁盖率领十名头领带兵进军曾头市,哪知才走了五里,两个和尚突然不见踪影,晁盖这才知道中计。
此时,梁山泊兵马已经接近曾头市的大寨,得知中计,大军不敢再继续前进,头领之一的呼延灼立即原路返回。
然而为时已晚,部队刚走不到百步,原本空荡荡的道路突然四面八方跳出伏兵,晁盖的兵马被曾头市大军包围,一时间锣鼓喧天,乱箭如雨。
晁盖赶紧率兵奋力杀出重围往回撤,不料转弯处冲出一匹军马,一支冷箭扑面而来直中面颊,晁盖中箭掉下马来。
幸亏被白胜、刘唐等人救起,才重新坐上马儿冲到村口与林冲会合。
林冲把晁盖带回营地,拨出箭发现箭杆上刻着“史文恭”字样,更糟糕的是箭上有毒。
晁盖很快脸颊肿胀,无法进食。
林冲赶紧把他护送回梁山寨。
宋江得知晁盖中箭后表现得惊慌失措、悲痛欲绝,他整日守在晁盖床前啼哭,不善治疗,还挽起袖子亲自给晁盖敷膏药喂汤药。
但晁盖,最终还是无力回天,很快饮恨而亡,一个敢与朝廷掰手腕的风云人物,就这样稀里糊涂地下线了。
百口莫辩,史文恭恐怕只是背锅侠
以梁山泊当时的江湖地位,一箭干掉寨主晁盖,这战绩搁谁头上都是能吹半辈子的事。
但箭头直指的史文恭,却从未明确承认过这个风光事迹。
史文恭是曾家五虎的师傅,有勇有谋,常被认为是书中武力值TOP级人物。
这样的人物,跟晁盖硬钢,更符合他的作战风格,依他的武力值也颇有胜算,而不是以淬毒之箭暗算。
至于箭杆上留名字这种事,明眼一看就更像是栽赃嫁祸的手法。
而且,后来史文恭对梁山泊既没有逃之夭夭也没有不死不休,而是消极避战,这完全不符合干翻对手大哥后双方你死我活的表现。
而且他还给宋江写过求和信,信中表示是“无端部卒”放冷箭,他也是百口莫辩。
回头纵观晁盖之死的前情后续,则很多地方都显得耐人寻味,疑点重重。
首先是攻打曾头市的缘故。
回顾段景住上山告状后晁盖的反应,他大怒,这个“怒”,表面看是在愤怒曾头五虎有眼不识泰山,在梁山泊头上虎口夺食还肆意羞辱。
但实际上,这个“怒”可能更多是指桑骂槐的迁怒——晁盖的这种迁怒完全有充分的理由。
段景住想投靠梁山泊而带来见面礼,说明他是个懂得人情世故的,当时的梁山泊一把手是晁盖,宋江只是二把手,但是段景住对晁盖视而不见,却想着把宝马送二把手给宋江,你段景住礼貌吗?
再往前看,晁盖与宋江之间其实早已暗潮汹涌。
两人本是仗义好友,互相都救过对方的性命。
最初晁盖劫取“生辰纲”遭到朝廷官兵围捕,正是宋江冒险给他通风报信,才使晁盖逃出包围圈走上梁山。
后来宋江醉酒后题写反诗犯下砍头死罪,晁盖率人劫法场将死到临头的宋江救上梁山寨。
上了梁山之后,晁盖甚至仗义到要让宋江做一把手,宋江辞拒不受,做了二把手。
故事到这里时,两人之间都是一段惺惺相惜、双向奔赴的佳话。
但是后来画风开始慢慢走偏,于公于私两个角度,晁盖与宋江之间都出现了本质上难以调和的矛盾。
晁宋之争,道不同不相为谋
宋江虽然是梁山寨的后来者,但他的领导能力明显优于保正出身的晁盖,更重要的是宋江长期浸润官场,城府颇深,擅长拿捏人心。
宋江上梁山后积极搞项目,每次有任务,宋江都会对晁盖来一句“哥哥是一寨之主,怎能轻易离寨赴险,让弟弟我来为你打拼即可”,宋江自己则随着一场接一场胜利积累起了硕硕战绩,快速立威。
一来二去,宋江就这样情深义重地把晁盖架空了。
对内,他很快赢得很多梁山好汉的拥趸,吴用等元老变成他的心腹;对外,宋江每次征讨回来,都会带回一票投奔梁山泊的小弟。
宋江的人手势力越来越大,影响力、话事权一度超过晁盖。
晁盖自然也感受到自己逐渐被边缘化的尴尬处境,在这样的境况下,他急需一场胜利战功来扭转自己的不利局势,所以他执意亲自攻讨曾头市,那句情急之下脱口而出的“我不是要抢夺你的功劳”就直白地说明了他的内心想法。
在出征前,晁盖“亲点”了二十名首领——“亲点”二字也很是意味深长。
一把手带队打野,众小弟不应该一呼百应、踊跃举手吗?可现场却是需要晁盖“亲点”。
这很大程度上说明,晁盖在梁山泊的号召力已经不符合他一把手的人设。
抛开领导权之争,宋江与晁盖两人之间的更尖锐的矛盾,是两人对梁山泊的战略发展规划目标完全背道而驰。
宋江本是有编制的朝廷小吏,只是迫不得已才投奔梁山,但在他的价值观念深处,仍然认为跟着朝廷走才是正确职业发展之路,是一个男人光宗耀祖的理性选择。
因此宋江一心想让梁山泊接受朝廷招安。
而晁盖却自始至终都坚定地反对招安,他是宋江实现招安的最大阻碍。
在这样截然不同的职业追求下,宋江设局除掉晁盖并非不可能,特别是他在晁盖受伤后的诸多反常举动。
细思极恐,宋江的反常举动
晁盖中箭受伤,按照常理首要是赶紧寻找名医救治,但宋江的反应是守在晁盖床前啼哭、不能医治,直到晁盖毒发身亡。
宋江的啼哭、亲手敷膏药等种种看似情深意切的表现,对于救治晁盖根本就毫无用处,相反只能起到隔离作用,让有医术的人难以靠近晁盖,也让危在旦夕的晁盖不能随意接触其他人安排后事,此举令人细思极恐。
另一个反常之处是晁盖的临终遗嘱。
他临死前发话:谁捉到那个射死我的瘟疫,谁就坐梁山泊的头把交椅。
当时,晁盖是梁山泊一把手,宋江是二把手,按照正常的位序规则,一把手玩完后由二把手宋江接任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晁盖偏偏弄了个遗嘱,这表明他并不想宋江接手梁山泊,而是对于寨主的人选另有心意。
会是谁呢?按当时的梁山泊武力值排序,最有可能抓住史文恭的,正是豹子头林冲。
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出身,武艺高强,是跟晁盖一起创业的梁山泊元老。
晁盖上梁山后,正是林冲火并王伦,将晁盖推上寨主之位。
后来宋江把晁盖的遗嘱改成“谁捉住史文恭,谁就能当寨主”。
林冲并没有直接去干掉史文恭、接管梁山泊,而是与公孙胜、吴用等人一起公推宋江为寨主,个中缘由,或许正是因为他早已看穿晁盖之死的真相。
昭然若揭,呼延灼的逆袭
宋江坐上第一把交椅后,梁山泊议事堂左右分立,坐在最前面的分别是林冲与呼延灼。
林冲自不必多言,在梁山泊的排名毫无争议地摆在那里。
但呼延灼就令人诧异了。
呼延灼的排名远远在后,按理怎么说也轮不到他与林冲齐驱并驾排第一位,而更巧合的是,他正是跟随晁盖征伐曾头市的头领之一,而且他在晁盖中箭的表现疑点重重。
首先,晁盖中箭,梁山军队群龙无首、军心涣散,林冲让部队撤回山寨。
在这样的危急时刻,呼延灼居然说要等宋江的回撤命令下来才可以行动。
这是很离谱的,率军出征的一把手受伤,下属居然要求等在家的二把手点头以后才能回撤。
呼延灼此举很有一石二鸟之嫌,既能拖延晁盖医治的时间,还能借机损耗二十名头领中属于晁盖的有生力量。
此时呼延灼在梁山泊还是半生不熟、不太排得上号的存在,却有如此离谱的举动,不得不说,在他背后,有大能量人物指使授意的可能性昭然若揭。
呼延灼是宋朝开国名将呼延赞的嫡系子孙,曾经也在编制内官至汝宁郡都统制,后来被宋江打败后才上了梁山泊。
更重要的是,呼延灼与宋江一样,都是坚定的招安派。
他完全有动机、有能力,也有机会除掉晁盖,为梁山泊招安扫清障碍。
所以,从多方分析论证来看,晁盖中箭极有可能是宋江为排除异己、清扫招安绊脚石而精心设计的死局。
当晁盖与宋江对梁山泊的未来有着截然不同方向的时候,便已经注定两虎必有一殇的悲剧结局。
结语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其背后的逻辑是人的性格决定了他的行为模式,进而决定行事的成败结局。
晁盖豪气仗义、疾恶如仇,但冲动易怒、行事急躁。
当他意识到自己与宋江之间志向不同的分歧和危机之后,急于扭转局势,却缺乏徐徐图之的谨慎与耐性。
这样的性格,成为他仓促下线的必要因素。
人生就是如此,越是面临危急时刻,越需定神沉气,方可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