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娟物非人是1042

2023/4/25 来源:不详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话题:传统与现代

物非人是

(反向化用李清照的诗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引起读者兴趣。)

作者:太行中学高一八班张玉娟

指导教师:王灿

我们总用“物是人非”抒发对故人的怀念或对世事变化的慨叹,更有甚者,认为“世上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精神、品质、话题亘古不变。人类永远可以拥有美好的品质、高尚的节操。(解释标题“物非人是”,世事变化,但人的精神和品质不变。)

千万年后,地球环境必会改变,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电影中地球在离开原有轨道后“千里冰封”,寒风呼啸,氧气含量降低,如同一个冰球。人们被迫居住在地下城,上地面时必须穿上厚厚的防护服以防被冻死或缺氧而死,与现在地球上的鸟语花香、绿水青山大不相同。“物非”是如此显而易见,如此让人震惊。(结合电影,阐述“物非”。)

在“物非”时,所幸还有“人是”以慰藉人心。(过渡段,引出“人是”。)

中国为了整个地球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士以保家卫国为己任。其中最令人感动的是那些舍己为人、顾全大局的英雄们。刘启的父亲是参与“流浪地球计划”的宇航员,他的使命就是“护送”地球到达新家园。在无意中得知地球会与火星相撞,地球会毁灭后,他不肯放弃最后的希望,选择将自己和空间站的全部燃料撞上火星,以引燃火星让地球幸免于难。这次的成功也离不开一位俄罗斯宇航员的帮助,他们为地球、为人类付出生命代价,在最后时刻仍笑对死亡。几十年后,人们对使命的责任感依旧未变。(“人是”的第一层,责任感不变。)

其实促使刘启父亲做出这一决定的,不仅有对工作的负责,还有对儿子深沉的爱。父母也许不知道该如何爱孩子,但他们一定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爱,尽管不被理解。同样,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和孝心也永远不变。电影中,刘启似乎毫不在意他父亲,可当他猜到父亲要牺牲自己营救他们时,他歇斯底里地喊叫,试图阻止父亲,让我感受到他对父亲十分内敛的爱。尽管他因父亲的突然离开对父亲有怨言,尽管他对远在太空的父亲不满,他还是爱他父亲。亲情是无法割舍的,血脉是密切相通的,亲人之间的爱是千万年来永不改变的。(“人是”的第二层,亲人的爱不变。)

情感,感情,因情生感,因感抒情。人是一种理智和感性并有的动物。在家、国之中,人们可以为了集体、同伴而遵守规则,这是理智;可面对亲人,人的感性就会占上风,一旦到一定程度,就会违背规则,这是感性。刘启父亲决定和燃料一起引燃木星时,空间站内掌控全局的机器人从理性角度分析希望能阻止他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可刘启父亲拿酒瓶向机器人砸去。机器人在烈火中留下一句“果然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就是一种奢望”。人们拥有理智,可人们不一定永远保持理智。(对上一段进行补充。有些时刻,情感压过理智,是人性的体现,是人与机器最大的区别。)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团结就是力量”,在处理班内事务时,班主任总会说集思广益;国家也讲求“集中力量办大事”。剧中最让人觉得震撼的是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共同努力推回振针、重启行星发动机那一刻。如果你想走得快,那么你就自己走;如果你想走得远,那么你就和大家一起走。集体的力量永远是最强大的。(“人是”的第三层,集体意识不变。)

时间决不像我们想象的仁慈,可也不似我们想象的严厉。它会改变环境,改变我们所处的世界,可它无法改变的是人类的集体意识、对亲人、朋友深厚的情谊。几千年前如此,现在如此,几千年后亦如此。(扣题,再次阐明“物非人是”。)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37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