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站都开张了,中国科幻继续袖手旁观吗
2023/4/27 来源:不详白癜风可以根治吗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2.html
撰文丨明来丁慧
#太空#
“立在发射台上的火箭从这个距离上也显不出它的高大,看上去并没有什么超常之处,但一旦点火起飞,立刻变的不像是这个尘世上的东西,充满着辉煌的神性,让整个世界黯然失色……那是一种源自生命本源的激情,也许正是这种激情在几亿年前使地球生命由海洋爬上陆地。”
年12月27日,刘慈欣在观看我国首颗天文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成功发射升空后,在《立足大地,仰望星空——刘慈欣观看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发射所想到的》中写下了这几句话。
6年后的今天,中国的航天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天和核心舱发射(图/知乎)4月29日,中国第一座空间站核心组件——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发射。
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长征2F运载火箭的托举下,以一往无前之势冲入澄澈霄汉。随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并完成太阳翼展开。
15时54分,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进行交会对接。
18时48分,3名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这是中国人首次踏进自己的空间站。
▲神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图/微博)正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法国航天员托马斯·佩斯凯(ThomasPesquet)18日发推写道:“随着中国将三名航天员送去他们的空间站,太空人口本周增加了43%。”
对中国人来说,这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二战以后开始的人类太空探索中第一次出现了中国常驻人口,不再是数千年来仰望星空满腹苍凉颈椎酸痛的旁观者。
科幻与空间站源起
与很多科学创造一样,空间站的概念最早诞生于科幻作品的想象。
年美国作家艾德华·希尔在《大西洋月刊》(TheAtlanticMonthly)上发表了短篇小说《砖月亮》(TheBrickMoon)。这篇伪装成游记的小说,描写了一个60米高的砖砌建筑物被发射进空间轨道。这个满身泥土味的玩意儿最初被设计成用于辅助导航,一不小心,砖房子里钻进了几个大活人,一起被射进了轨道并生存下来。这是人类已知对空间站的第一次小说描述。在小说中,希尔甚至精确地描述了现代卫星导航的实现场景:四颗可见卫星构成的最少定位系统。
▲艾德华·希尔的短篇小说《砖月亮》年,被称为德国科幻小说之父的库尔德·拉斯维茨出版了科幻小说《在两颗行星上》(AufzweiPlaneten)。这篇成名作描述了一群尚且不懂商业地产广告为何物的热气球爱好者试图飞越北极,结果被一个神奇的磁场捕获到北极上空公里,在那里发现了一个火星人的空间站。这个直径米的轮状空间站,依靠吸收太阳能在北极上空盘旋。这些大眼睛又脾气温和的火星人只能在北极盘旋,是因为他们的空间站扛不住地球其他纬度的自转力量。
齐奥尔科夫斯基生于年,在冬天拉雪橇时得了重感冒,病情演变成严重的猩红热,并由于并发症而几乎完全失聪,俄罗斯作家Pervushin因此称他为“一个聋子、疯狂的老人,对许多科学问题都不精通,但正是这样的人常常为我们打开新的视野”。齐奥尔科夫斯基被认为是俄罗斯宇航先驱,同时被称为人类宇宙航行之父。
齐奥尔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是年出版的《利用反作用力设施探索宇宙空间》,是第一部从理论上论证火箭作用的论文。齐奥尔科夫斯基计算了进入地球轨道的逃逸速度是8千米/秒,利用液氧和液氢做燃料的多级火箭可以达到这个速度。他提出设想,在接近地球的太空环境中,建造一个带有自主能源供应系统、生命保障系统的空间站,可以供人居住。齐奥尔科夫斯基将科幻小说视为一种功利主义类型,试图让未来的工程师对太空问题感兴趣。在论文和科幻作品里,他设计了火箭控制方位的推进器、多级启动器、空间站和密封仓,以及提供氧气和食品的密封生态循环系统,甚至描述了太空行走的宇航服,吃喝洗漱的详细程序等。
▲齐奥尔科夫斯基(图/网络)年,欧洲火箭之父、现代航天学奠基人之一赫尔曼·奥伯特的经典著作《飞向星际空间的火箭》在德国出版,正式创造了“空间站”一词。德国人的作品激怒了当时的俄罗斯老人齐奥尔科夫斯基,他说奥伯特的作品“充满了天真的妄想”,并且进一步批评:”奥伯特与我的“地球外”有很多相似之处:宇航服、复杂的火箭、对一连串人和物体的依恋、黑色的天空、闪烁的星星、光信号、围绕地球的基地、从这里开始旅行环绕地球月球,甚至是可以举起人的火箭的质量——吨,就像我的一样……但是关于火箭的许多重要问题甚至在理论上都没有涉及。奥伯特只适合描绘奇幻故事。”
事实上,赫尔曼·奥伯特的著作是独立创作的。
11岁的奥伯特被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深深吸引,尤其是《从地球到月球》和《环游月球》。14岁就制作了自己的第一支火箭模型。年,奥伯斯关于火箭科学的博士论文被拒绝,理由是“乌托邦的空想”。年,他私下出版了92页的作品《飞向星际空间的火箭》,后来又扩展为一本页的书,书名改成《航天之道》。奥伯特没有再写他的博士论文,“没关系,我会证明,即使没有博士的头衔,也能够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他还批评当时的德国教育系统“像一部拥有大功率尾灯的汽车,它能照亮过去,但却不能启迪未来。”
年,奥伯特还担任了电影《月里嫦娥》(FrauimMond)的科学顾问,导演是电影先驱弗里茨·朗。这部电影被认为是早期严肃的科幻电影之一。
▲电影《月里嫦娥》剧照(图/网络)年,前苏联成功发射升空的“礼炮一号”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空间站,不幸的是三名航天员在返回时因阀门故障造成座舱失压全部窒息死亡。美国听闻风声后亦紧随其后,在年也学着发射了空间站“天空实验室”,它携带了一系列的望远镜,科学家在上面做了许多关于医药、地质和天文等方面的科学实验。年,美俄日加欧合作开启了国际空间站。
年12月28日赫尔曼·奥伯特在德国纽伦堡去世,享年95岁。他比齐奥尔科夫斯基幸运很多,见证了人类空间站成为现实。
科普、预言与创意来源
19世纪的工业革命催生了科幻文学。最早的科幻小说是年出版的《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描写了一个疯狂医生用科学手段使死尸复活,创造了一个面貌丑恶却心地善良的怪物。玛丽·雪莱因为这部科幻小说成为了科幻类型文学的鼻祖,以至于对现代世界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她的诗人丈夫。
这部又被译成《科学怪人》的小说当时被人批评为“一连串恐怖又恶心的胡言乱语”,但它已经充分展现了科幻作品的几个特点:首先是科普功能,疯狂医生的手段让读者对科学的无限可能性有了理解和想象;第二是预言性,科学怪人的诞生预言了科学突破生命极限的可能;第三是人文与科学的交叉融合,在艺术作品中思考科学对人性、观念、伦理等方面的冲击和影响。
▲弗兰肯斯坦的漫画形象(图/网络)说到科幻小说,儒勒·凡尔纳是绕不过去的。从年出版《气球上的五个星期》开始,凡尔纳每年出版两部多作品。其中最成功的有《地心游记》《从地球到月球》《海底两万里》和《环游地球八十天》。凡尔纳的目标是“描绘现代科学所积累的地理、地质、物理和天文知识,以自己独到的娱乐方式叙述宇宙历史。”
凡尔纳在科学技术所容许的范围里,根据科学发展的规律与必然的趋势做出了种种在当时是奇妙无比的构想。因为这些构想符合科学的发展趋势,他们到了20世纪几乎全都成为了现实。比如《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的“鹦鹉螺号”潜水艇是当时未曾出现的事物。年,美国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由于拥有如小说中虚构的鹦鹉螺号般超长的蓄航力,因此命名为鹦鹉螺号。法国的无人驾驶机器人潜水艇也以此命名。
美国科幻作家雷·布莱伯利总结凡尔纳对文学和科学的影响时说:“以某种方式来说,我们都是凡尔纳的孩子。”
▲“鹦鹉螺号”潜水艇(图/网络)二战以后,美国科幻的黄金时代几乎与二十世纪科学的突飞猛进同时到来。
年,约翰·坎贝尔将他主编的杂志《新奇故事》更名为《新奇科幻》,并致力于让科幻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强调人文和科学真实性:“首先必须来自真正的科学,同时,也必须是真正的历史。”坎贝尔麾下聚集了当时几乎所有的美国科幻大家,成为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领导者。
年底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发表了一篇名叫《获得自由的世界》的科幻小说,精确地描述了原子弹的功能。小说当即引起美国军方的强烈震动,为此展开了一场调查。调查结论是,“曼哈顿计划”不存在任何泄密行为,小说中的描写只是作者幸运地“推测”出来的。几个月后,世界上第一颗真正的原子弹在广岛爆炸。科幻史家认为,这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清晰地揭示了科学幻想与科学事实之间的联系。
艾萨克·阿西莫夫后来总结道:“科幻作家们努力在现实主义的文学性上下功夫的同时,想象描绘出了计算机、火箭与核武器,它们与10年内出现的计算机、火箭与核武器如出一辙。结果就是,50年代和60年代的现实生活,与40年代坎贝尔式科幻小说中描绘的情景惊人地吻合。”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获得自由的世界》(图/网络)
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生在前苏联,在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生物化学,却以科幻小说作家闻名世界。他的最重要作品是基地系列、银河帝国系列和机器人系列。在《我,机器人》中,阿西莫夫提出了“机器人学三定律”。这也是“机器人学”这个名词在人类历史上首度亮相。这三大定律是:
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而使人类受到伤害;机器人必须执行人类的命令,除非这些命令与第一条定律相抵触;在不违背第一、二条定律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在人工智能日益成为现实的今天,也许我们有必要知道,这三条在科幻小说中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被称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
关于未来与科学的恐惧和期待
人类继续发展面临的未来是什么样的?外太空等待人类的是什么?这些暂时没有答案的问题让人心生期待,又同时伴随未知的恐惧。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决定现代社会未来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科学的发展程度。所以科幻文学也好,科幻影视也好,除了一般意义上跟科学相关的技术性想象,更重要是思考科学发展的可能性、对人类的影响和人类的适应性,在心理和精神上为人类面向未来做好准备。
跟科幻小说相比,科幻影视的影响力更加直观和广泛。
年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的经典科幻片《太空漫游》里,一艘飞往木星的太空船里,掌握飞船的超级电脑HAL为了阻止科学家关闭它的主机,先发制人杀害了飞船上的科学家。那一年计算机还是一大堆晶体管构成的庞大柜子,个人电脑的雏形刚刚出现,英特尔公司才在加州成立。然而电影中的超级电脑已经在国际象棋对局中轻易战胜人类玩家——现实发生在28年后,年IBM的超级计算机深蓝战胜了当时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Kasparov;时间再过去20年,年一款名叫阿尔法狗(AlphaGo)的电脑程序软件又击败了人类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年战胜了世界排名第一的围棋冠军柯洁。
▲《太空漫游》剧照(图/网络)年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科幻片《银翼杀手》(BladeRunner),被视为黑色科幻电影的代表作和赛博朋克的经典。故事设置在年的洛杉矶,大企业利用基因工程设计生产被称为人造人的一种高仿真机器人,只用于外星殖民地中危险或低俗的工作,被称作“银翼杀手”的特别警察负责追捕及终结人造人。已退休的銀翼杀手瑞克·戴克勉为其难地接下任务,去追捕一群发动叛乱并偷渡回地球的人造人。当他与美丽的人造人瑞秋相遇时,两人之间发生了感情,他开始左右为难。电影于希腊古典戏剧的背景下,探讨了基因工程技术进步对科学伦理和人性道德的影响。
另一位代表性的科幻电影导演斯皮尔伯格则让人对科学发展的未来和太空探索充满期待和乐观精神。
年的《第三类亲密接触》,年《E.T.外星人》,斯皮尔伯格分别从群体和个体的角度,模拟了温和友善的外星人与人类的接触。尤其在《E.T.外星人》中,名叫埃利奥特的内向男孩与被困在地球的善良外星人E.T.成为朋友,小男孩用花生酱糖果把外星人从工具棚引到卧室,装病逃学留在家里和外星人一起玩,外星人告别离去的时候,太空船还留下一道彩虹。这部儿童视角的科幻电影,让不少人在年少时代就对太空探索心生向往。
▲《E.T.外星人》剧照(图/网络)一般来说,在好莱坞一统天下的主流科幻电影叙事中,中国人是很少出现的。上个世纪6、70年代科幻电影中出现最多的,除了美国人,大概是冷战期间跟美国太空争霸的对手苏联人。
值得一提的是,年太空漫游系列的续集电影《太空漫游》。电影设置在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为了挽救超级电脑HAL上的资料,派出三名科学家搭载俄国太空飞船前往木星。接近木星前,突然出现中国制造的太空船。原来中国人直接在空间站组装太空船,令美俄等国家均蒙在鼓里。中国太空船越过俄国飞船降落在木星卫星木卫二上,美俄两国对中国急速发展的太空技术感到非常惊异,于是一直追踪。当中国太空船再次出现在向阳面时,木卫二上生长的一种巨型向光植物从沟壑爬出,抓住了发出强光的太空船,船上的人员全部罹难。
三十年后的年,中国再次出现在好莱坞的科幻电影里。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火星救援》(TheMartian),时间设置在公元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瑞斯三号进行载人登陆火星任务,任务原定全长31火星日,但在第18火星日遇上时速公里的沙尘暴而被迫中断任务,所有人登上火星接驳小艇离开。但在撤离时,宇航员兼植物学家马克·瓦特尼不幸被吹飞的天线打中失去踪影。瓦特尼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火星上生存下来,并跟地球取得了联系。美国给瓦特尼运送紧急补给的火箭在发射时爆炸,这时候,中国国家航天局伸出了援手,向NASA表示中国的太阳神火箭能协助美国把虹膜号送到火星。不过美国人还是选择了另一个方案。最后瓦特尼安全返回地球,中美两国也以此为契机开展载人登陆火星的合作,后来发射的美国火星登陆火箭中,加入了中国宇航员的身影。
▲《火星救援》剧照(图/网络)科学文化与中国科幻
科幻小说在上世纪初跟着“赛先生”一起来到中国,鲁迅、梁启超等率先把西方科幻小说翻译到中国。年,鲁迅在出版儒勒·凡尔纳的《月界旅行》时在序言说,“导中国人群以前行,当自科学小说始。”这句话背后是中国人科学强国的强烈企图。
年,现今已知最早的中国科幻小说《月球殖民地小说》以连载的方式刊登在清末重要文学杂志《绣像小说》上,一个流亡的革命者乘坐着最先进的飞艇寻找自己失散的妻子,还准备探访月球。年,高阳氏不才子发表了《电世界》,主人公黄震球在天外陨石中发现了神奇的“鍟”元素,在空气中即能发电,电能在空中无线传输,人们出行坐着“”电椅“就能自动前行,他靠着电翅飞翔,拿着电气枪拯救了地球。宣统三百零二年(年)正月初一,黄震球乘坐“电球”飞向宇宙深处。
▲《月球殖民地小说》(图/网络)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科幻也曾出现过一波小高潮。影视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年黄建新的科幻电影《错位》,至今豆瓣评分8.1,被影迷评价为领先时代三十年的作品。主人公赵书信是一名人工智能工程师,同时还是一位局长。为了避免无尽的文件会议和各种应酬,做了一个跟自己一模一样的机器人,代替自己去应付不想参与的各种活动。
看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是的,“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赵书信要处理的,是一个如今专业科研人员还普遍面临的,如何应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各种应酬的烦恼。
▲电影《错位》剧照(图/豆瓣)这个机器人完美地代替赵书信完成了应付各种会议应酬的任务,意外的是同时它除了热衷开会之外,爱上了抽烟喝酒泡妞等各种人五人六吹牛装酷的人类恶习,个性意识觉醒的机器人最后被赵书信启动了自毁程序。
科幻作家王晋康说,国内的科幻文学曾经非常艰难。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四川的《科幻世界》杂志社长杨潇没钱买机票,为了国际科幻年会的举办权,坐了一星期的火车赶往荷兰,腿都坐肿了,被参会的国外作家们看成“很科幻的事”。很长时间内,刘慈欣写科幻在单位里是保密的,有人问起“写科幻的刘慈欣”,他就搪塞那是同名之人。《三体》走红之后,中国科幻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