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佩荷囊衣袂飘香文物有话说人民网
2023/7/18 来源:不详治愈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http://m.39.net/pf/bdfyy/
香囊,最初由佩囊发展而来。佩囊是用来盛放零星细物的小布兜。古人衣服没有口袋,一些随身携带的必需品,如印章、凭证、钥匙、手巾、钱币、珠宝、书籍、食物或香草等,多贮放于这种囊内,外出时将其佩于腰间,故谓之“佩囊”,又称“荷囊”。因时间、形制、材质与盛放物品不同,佩囊又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容臭、缨、缡、佩帏、熏囊、香囊、縢囊、香袋、花囊、香包、荷包等。香囊因囊中盛放香料而得名。从文献记载来看,古人佩戴香囊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佩戴香囊风俗日盛。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均为香草。古人把香料佩带在身上,目的是让人与生活环境更加洁净、清香。丝绸之路开通前,西域和外国的香料尚未进入中原地区。多数情况下,人们把阴干的香草盛在精美的丝袋里。现存佩囊实物中,新疆鄯善苏巴什古墓出土的年代较早,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遗物。
到汉魏时期,“香囊”的名称正式出现在文献中。如繁钦的《定情诗》:“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可见,将香囊系在肘臂之下、藏在袖中,是当时一种佩戴香囊的方式。
渐渐地,香囊应用越来越广。比如,可悬挂于帏帐内,用于增加整个居室的香气。还有古人为了防止蠹虫蛀书,在书箱中放上香囊,让其挥发气味驱除蠹虫。还有人在厕所里置香囊以消除异味。可见,香囊在古代富贵人的生活中用途较广泛,是不可缺少的日用品之一。
在古人看来,很多植物都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常年闻香识味,有助于防治疾病。加之部分香草、香料本身即具有驱虫驱蚊功能,因此佩戴香囊逐渐被赋予更多文化含义,如祛恶气、避邪秽等。很多地方的端午习俗中,都有佩戴香囊的习惯,这和饮雄黄酒、熏艾草有同样的文化内涵。
香囊的制作工艺也更加丰富。形制、质地方面,除了布帛之外,还有玉镂雕而成的,有金累丝、银累丝、点翠镶嵌的。形状方面,有圆形、方形、椭圆形、倭角形、葫芦形、石榴形、桃形、腰圆形、方胜形等。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4件“信期绣”香囊(见图),是难得的保存至今较为完整的汉代布帛香囊。其中一件出土于墓室北边厢,另三件放在东边厢出土的一件竹笥中。4件香囊整体形制相同,分为领部、腰部和底部,腰部有带用于封口系戴。腰以上的领部和囊里都用斜裁的素绢缝制,腰以下的囊部除1件黄褐色菱纹绮香囊用香色罗绮外,都以精美的信期绣缝制。香囊内均盛有蕙草、茅香、花椒、辛夷等香料。
除了布帛香囊外,金属制香囊在唐代较为常见。这是一种以花卉和动物纹镂空图案为主的空心金属球。
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鎏金双蜂团花纹镂空银香囊”,是迄今全国发现最大、最精美的一枚,重克。香囊内外分三层,中间的焚香盂用于放置香料。它运用了陀螺仪原理,使用时里面的焚香盂始终会保持在水平状态,不会将香灰或火星溅出。香囊采用捶揲工艺成型,使用阳刻与阴刻相结合的手法。其通身用花叶装饰,等距离的六簇团花内都錾刻两只飞蜂,花叶间镂空,可使香气外溢。
到明清时期,精雕细琢的玉制香囊越来越多,如故宫博物院藏的清代白玉镂雕荷包式香囊和白玉镂雕双鱼式香囊等。
(作者为湖南省博物馆研究馆员,本报记者申智林整理。图片由湖南省博物馆提供)
《人民日报》(年06月26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