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落魄秀才的旷世诗卷,堪称古代武汉的清
2023/3/10 来源:不详汉口竹枝词《时令》(54首)
清·叶调元(后有简介)
1.其一《时令》
元旦开门向喜神,皮衣皮帽簇然新。
拜年不见还留帖,半是昨宵躲债人。
按:拜年不见还留帖,闻客敲门,皆云:“有慢”,谢来客。不见主,必留名帖。
时令:四季、节气。
2.其二《时令》
黑甜一枕养精神,除夕酣眠味更醇。
莫怪俗人呼挖窖,发财须是梦中人。
按:俗称除夕寝为“挖窖”。
3.其三《时令》
泛友浮交讲应酬,淡红名片教人丢。
不然压在泥条下,也算登门磕了头。
按:红纸包泥块置于巷口,客至视其堂名,押名片而去,或于门缝授帖。
4.其四《时令》
奴婢开门打一千,大红封子赏银钱。
空心火腿真难吃,发得财来再拜年。
按:打千俗谓之“卖火腿”亦曰“夹剪”。
5.其五《时令》
主客相逢吉语多,登堂无奈磕头何。
殷勤留坐端元宝,九碟寒肴一暖锅。
按:正月饮酒用元宝杯,谓之“端元宝”。肴则九碟冷菜,中一暖锅。
6.其六《时令》
三天过早异平常,一顿狼餐饭可忘。
切面豆丝乾线粉,鱼餐圆子滚鸡汤。
按:初一、二、三不吃早饭,以吃面为便,绿豆粉和米粉摊成片,切为丝,名“豆丝”,土人嗜之。
7.其七《时令》
纸作皮几篾作胎,龙灯到处户齐开。
穿街入巷人多少,岂为看灯到此来。
8.其八《时令》
寒食无人扫夜台,冥钱恐属介之推。
当年逃禄绵山隐,死后偏争纸绽来。
9.其九《时令》
和烟折得柳枝新,插向门前满眼春。
两鬓更教簪嫩叶,清明时节重闺人。
10.其十《时令》
芳草如烟暖日薰,牡丹芍药灿如云。
泉隆巷口人争渡,半是看花半上坟。
按:五圣庙、泉隆巷码头,径对月湖堤。每年二三月,游人如织,多于此问渡。
11.其十一《时令》
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
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
按:俗呼荠曰“地米菜”,三月三日以此煮鸡卵食之,云可明目。
12.其十二《时令》
岳神诞日进香来,人海人山挤不开。
名是敬神终为戏,逢人啧啧赞徽台。
按:东岳庙在旷野,三月廿八日庙前搭徽台。
13.其十三《时令》
鲥鱼四月出江新,提盒装来竞送人。
辗转相贻鱼已烂,脚钱合算几千文。
按:有即此一鱼,侵晨入秦,暮仍返赵者。
14.其十四《时令》
艾糕箬粽庆端阳,鳝血倾街秽难当。
头扎包巾穿绣袄,小家几女马夫妆。
按:后街及堤上各店就街刺鳝,血污满地。小家几女多扮马夫,热时汗流浃背不计也。
15.其十五《时令》
庆贺连朝筋力酸,良辰转瞬届初三。
午时送圣烧金帛,收饭僧来捧一盘。
按:初三午后敬神曰“送圣”,各地庙祝捧盘收饭。
16.其十六《时令》
黄道良辰好出方,肩舆塞路闹红妆。
大观音阁烧香罢,便吃人家肉面汤。
按:妇女出方,多往观音阁烧香。
17.其十七《时令》
新年春酒竞相邀,轿子何嫌索价高。
提盒天天来送礼,汤圆春饼与年糕。
18.其十八《时令》
四宫殿与存仁巷,灯挂长竿样样全。
夹道齐声呼活的,谁家不费买灯钱。
按:两处乃灯市集场,卖者不呼灯名,但呼“活的活的”。
19.其十九《时令》
容象齐收十八晨,落灯风景最愁人。
封门纸钱家家扯,从此新年渐变陈。
20.其二十《时令》
开张各店彩灯悬,鼓乐花筒到处喧。
敬罢财神争道喜,灯笼热闹五更天。
按:腊月谢神亦然,盖以早为敬也。
21.其二十一《时令》
辟邪痛饮雄黄酒,浴垢新煎百草汤。
午后后湖人似蚁,迎风一阵蒜泥香。
按:午日浴堂责百草汤。楚俗爱吃蒜泥,是日九尽人醉饱。后湖游人如蚁。
22.其二十二《时令》
每逢五月赛金容,设立行宫大路中。
木刻龙头安座右,划船锣鼓演村童。
按:天符神称金容大帝,五月出庙,置诸路隅。座右木笼头,盖为龙船而设。群几椎鼓击锣,以象竞渡。
23.其二十三《时令》
安排仪仗送天符,醉态踉跄哂轿夫。
一路招牌常碰着,亏他和尚硬头颅。
按:三官殿天符神回庙,轿夫故作醉态,东倒西歪,名曰“降盘”。僧人执伞立神座后,稍不及防,时遭磕撞。
24.其二十四《时令》
龙船经费有标船,半臂包巾五色鲜。
船去船来都热闹,一回吹打一回鞭。
按:划船水手四五十、五六十不等,不待顾募,闻鼓自来;皆扎包巾,穿半臂,各如龙色。出此费者,谓之『标船』。河岸搭台挂红。本船开头、停泊,必吹打、放炮,以助声威。此小河竞渡之大略也。至米厂龙船,徽台扎彩演戏谢神,尤为热闹。然所费甚钜,不能岁岁为之也。
25.其二十五《时令》
舵手篙工共逞奇,桨声要与鼓声齐。
指挥独立高台上,辛苦无如甩磨旗。
按:水手分两层,立者长桡,坐者短桡。每船正中有一人立于凳上,高可七、八尺,广仅容足,手执长柄令旗,左右指挥、叫喊,以节众人迟速,名曰『才帅磨旗』。『才帅』,衰字上声,楚言挥也。
26.其二十六《时令》
万桡齐举水飞空,两岸喧呼助势雄。
抢罢对江船渐散,小河一片夕阳红。
按:龙船必抢过江,先者为胜。
27.其二十七《时令》
乘凉最好是琴台,万柄荷花槛外开。
直到夜深方罢饮,一船明月遇河来。
按:琴台在月湖,好事者多纳凉于彼。
28.其二十八《时令》
终岁何曾祭祀供,中元包袱万家同。
鬼如求食应伤馁,此地休来做祖宗。
按:楚俗终年不祭,惟七月则各家烧冥钱,用大封包锭纸分题死者之名于上,谓之“烧包袱”。
29.其二十九《时令》
吃新食品较常添,荤素相参价不廉。
麻雀头酥鹅颈软,豆黄饼脆藕圆甜。
按:腐皮包芝麻,凸其中而结两首,名“麻雀头”。包咸菜,卷如春饼,名“鹅颈”。豆饼色黄如围棋子,磨藕和糖,搏如肉圆,名“藕圆”。
30.其三十《时令》
瑜伽焰口放中元,尺五长幡大路边。
一下锣声灯一盏,果然陆地涌金莲。
31.其三十一《时令》
小河齐放水灯红,整整斜斜水面风。
忽遇回流旋不定,万星明减乱云中。
32.其三十二《时令》
中秋云是闺人节,瓜果中庭礼月华。
一路送瓜图热闹,不知喜信应谁家。
按:俗以端午为小几节。中秋为妇女节,有送瓜,洗眼、摸秋、叠瓦塔等俗。
33.其三十三《时令》
西风信到桂花开,接福朝阳玩几回。
为爱天香看不足,一千钱赁一柯来。
按:汉阳接福庵、朝阳庵桂花称最。汉口富家大店四季赁花,桂、菊尤盛。
34.其三十四《时令》
菊花开足似盘盂,异种奇葩谱上无。
看者不知顽者苦,晒台几月费功夫。
按:俗以陶情为“顽”,各店有种菊者,以晒台为园圃,风雨防护,危梯升降,备尝艰苦。
35.其三十五《时令》
十月初交夜市开,游人拥簇一条街。
劝君一步一回首,抓帽人从背后来。
按:冬令三月,大街夜市灯光夺月,列货如山,四达之衢,谨防抓帽。
36.其三十六《时令》
器用般般列市边,胡同深处画图悬。
宋人山水明人字,索价千钱买百钱。
按:夜市卖画多在巷内,虚名假款,索价甚高,实则一二折可买。
37.其三十七《时令》
捕营鼓角二更摧,栅子重重上锁才。
锣不停敲梆乱打,怕他查夜委员来。
按:冬令始有委员查夜。
38.其三十八《时令》
街头炒栗一灯明,柑拙烟消火焰生。
八个大钱称四两,未尝滋味早闻声。
按:卖熟粟者高呼:“八个钱四两”。
39.其三十九《时令》
不须考究食单方,冬月人家食品良。
米酒归元消夜好,鳊鱼肥美菜薹香。
按:归元酒色红,针粑酒色黑,味皆噪烈,土人以米酒参之。菜薹出江夏。
40.其四十《时令》
仲冬天气肃风霜,腊肉腌菜尽出缸。
生怕咸潮收不尽,天天高挂晒台旁。
41.其四十一《时令》
苏州花纸卖提篮,炮竹泥台尽摆摊。
铁磬一声街上过,过年消息此中探。
按:凡卖花纸者、炮竹者、泥烛台者、刀者、磐者,腊月始有。
42.其四十二《时令》
各家布施斗和升,化米都将腊八称。
铙鼓喧阗人络绎,一群道士一群僧。
按:十二月初,僧道各率其众上街化米,谓之“腊八米”
43.其四十三《时令》
僧人巧结布施缘,想出飞方好过年。
挨户沿门分灶疏,一张黄表几文钱。
按:送接司命,皆有疏文。
44.其四十四《时令》
送灶一盘鸡骨糖,谁家舍得用黄羊。
如教糖汁能粘口,好事焉能奏玉皇。
按:或云食糖则口甜,或云粘其口,使不言,皆足以资笑柄。
45.其四十五《时令》
望后飞来纸一张,小年过了索逋忙。
今朝不便明朝有,硬语还将体面装。
按:索债账目名曰“飞纸”。纸当作“子”。盖交子、会子之叉。二十四日为过小年。
46.其四十六《时令》
空囊愁煞一钱无,不吃明亏是丈夫。
我自高眠他自坐,但教堂客去支吾。
按:点金无石,避债有术,言语支持,惟妻是赖。
47.其四十七《时令》
讨账无如馆账凶,手提丝篾大灯笼。
当时酒菜凭君餂,今日无钱骂一通。
按:俗以饮食为“开餂”。
48.其四十八《时令》
皮帮讨账异他帮,掷碗拿刀似发狂。
身着裘裳应自笑,要装体面倒装箱。
按:避人者俗呼“装箱”。皮账、馆账最难欠。然善欠者付之不见不闻。
49.其四十九《时令》
武汉城门夜不键,黎明犹有往来船。
码头到处明如昼,一桶松香两里燃。
按:除夕渡江渡河,彻夜不绝。各码头设松香桶,其光速被,虽雨不熄。
50.其五十《时令》
灯笼如织夜尘昏,各店匆忙不上门。
男女呼号声达旦,大街变作乞几村。
51.其五十一《时令》
千艘万楫聚塘坳,炮竹声喧沸海潮。
水面忽飞星万点,红灯一片出桅梢。
按:塘角在省城之东。各船停泊,除夕桅船不可胜计。自米厂望之,但见火星万点,出没云端,奇观也。
52.其五十二《时令》
封门钱纸彩缤纷,门上春联吉语分。
官爵牌灯成对立,富家充作宦家人。
按:红纸镂花贴于楣上,率以五张为准,名封门钱。至正月十八始去之。
53.其五十三《时令》
团年酒罢醉昏昏,黄纸封条户上扪。
从此双扉敲不启,穷家也说闭财门。
54.其五十四《时令》
火盆银炭焰生风,柏叶频烧香气浓。
讨取明年新利市,开门炮竹要全红。
按:自更余至天明,炮竹之声速近相应,如沸汤煮粥,不辨东西。侵晨视之,嫣红满地,软衬靴鞋。虽云俗尚奢华,足验太平景象。
下期:市廛(汉口街市上的商店)
字鼎三,清代中期浙江余姚人。生平详细事迹无考与卒年无考,生年大约在嘉庆四年()年前后。功名上不得意,只中过秀才,曾与七岁到十六岁,以及四十岁前后()两度流寓汉口,写下《汉口竹枝词》首。
《汉口竹枝词》分为六卷:市廛,时令,后湖,闺阁,杂记,灾异。分别从地形地貌,屋宅建筑,商业情形,民俗风情,灾害状况等各个方面描绘出了一幅清朝中期汉口的生活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