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居民健康保健知识与技能手册十

2022/9/20 来源:不详

十、中医养生与保健

Healthcareandhealth

(一)中医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思想涵盖健康与疾病的全程。治未病指通过情志、饮食、起居、运动、中草药等多种措施或疗法,调养体质,调理身体阴阳气血等平衡,以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使人少生病、不生病,得病能尽快痊愈,痊愈后少复发,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

“未病先防”是指通过各种方法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既病防变”是指生病了就要及时治疗,既要预测到疾病可能的发展方向,还要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疾病的发展及传变。

“瘥后防复”则是指疾病初愈,正气尚虚,机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之时,做好疾病后期的治疗与调理,巩固疗效,注意调摄,以防止疾病复发。

(二)中医保健五要穴

中医保健五大要穴是膻中、三阴交、足三里、涌泉、关元。

1.膻中。位于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刺激该穴能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尤其是可有效治疗各类“气”病,如哮喘、胸闷、心悸、心烦、心绞痛等。

2.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小腿内侧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刺激该穴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只要是妇科病(如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脚底肿胀、手脚冰冷等,皆有效。孕妇应避免刺激该穴,可引起流产。

3.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足三里号称“人体保健第一要穴”,刺激该穴能预防和减轻很多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渍疡、急性胃炎、胃下垂、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瘌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对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很明显。

4.涌泉。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经常按摩此穴,可使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神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对咽喉肿痛、头痛、目眩、失音、失眠、小便不利、休克、中暑中风、高血压、癫痫、女子不孕、月经不调、怕冷、阳痿、遗精、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均有疗效。

5.关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经常按摩该穴,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对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如妇科白带病、痛经、各种妇科炎症,以及男科的阳痿、早泄、前列腺疾病等。

(三)中医理疗常用方法

1.刮痧

(1)刮痧是通过刮痧板,蘸取一定的介质(刮痧油、凡士林等)后,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痧”,从而达到活血舒筋、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之功效。

(2)刮痧现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科的多种病症及美容、保健领域,对功能性的疾病和症状,如局部酸痛无力、头晕头痛、烦躁发热、胸闷呼吸不顺等,有明显的缓解和治疗作用。

(3)刮痧时要背风,刮痧后3小时内不能洗澡,避免风寒湿邪入侵体内。刮痧后应喝些温开水,可补充刮痧时消耗的水分,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利于排毒。

(4)正处在妊娠和月经期的妇女,有危重病症、严重的皮肤病、出血倾向疾病或年老体弱者不宜刮痧。

2.拔罐

(1)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拔罐的方法包括留罐、走罐、闪罐、刺络拔罐等。

(2)拔罐时应选择空气清新、流通的室内,夏季避免风扇直吹,冬季做好室内保暖;施术者双手以及受术者拔罐部位均应清洁干净,拔罐用具必需常规消毒;拔罐后3小时内不宜洗澡。

(3)过饱、过饥、大汗、大渴、酒醉和过劳后不宜拔罐;患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等,以及患有严重心、肝、肾脏疾病者,高热抽搐者不宜拔罐;腰骶部、乳房、皮肤过敏、五官、前后二阴以及妊娠妇女的下腹部等部位是不宜拔罐的。

3.艾灸

(1)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灸材,烧灼或温熨体表一定部位,通过温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扶正祛邪,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方法。

(2)艾灸时所用的材料有艾炷和艾条。艾炷灸有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方法,间接灸包括隔蒜灸、隔姜灸和隔盐灸等。艾条灸包括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等。

(3)艾灸后皮肤出现水泡,体积小者可以不处理,体积大的要用消毒过的针刺破再消毒;灸后有口苦、咽干等症状者,可适当饮茶或水;灸后精神困倦者应稍事休息。

(4)艾灸时应注意:施灸时应按由上往下、由躯干到四肢的顺序,以免引起晕灸;在施灸过程中如果患者感到灼痛,可拍打或按压周围皮肤减轻痛感;施灸时火力不可过大、时间不可过长,以免灼伤皮肤;如果出现突然面色发白、头晕、恶心等“晕灸”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施灸,让患者平卧后再饮用白开水或糖水;面部施灸时应用面纸覆盖住面部再施灸,避免火星烫伤脸部;施灸结束后,彻底熄灭艾火以免引起火灾。

(四)体质养生

我们日常生活中提到的体质,主要是指人体的健康状况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中医所谓的体质是指人体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的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所形成的结构、功能和代谢上的个体特殊性。常见的体质类型有平和型、阳虚型、阴虚型、气虚型、痰湿型、湿热型、血瘀型、气郁型、特禀型共9种。每个人应根据不同体质的特征来制定适合自己的日常养生方法。

1.平和型

(1)体质表现。体形匀称健壮,面色红润,精力充沛,饮食正常,睡眠好,二便通畅;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唇色红润,舌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性格随和开朗,对社会和自然环境适应能力较强。此种体质者最为健康,不易得病,男性多于女性。

(2)养生注意事项。此种体质者应采取中庸之道。吃得不要过饱,也不能过饥,不吃冷,也不吃得过热;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运动方式多样。

2.气虚型

(1)体质表现。说话没劲,甚至不愿说话,精神不振,呼吸短促,疲乏无力,容易出虚汗,面色白光白,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此种体质者往往性格内向,情绪不够稳定,比较胆小,做事不爱冒险。

(2)养生注意事项。此种体质者饮食宜清淡,可多吃些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药物或食物,如人参、黄芪、黄豆、白扁豆、鸡肉、泥鳅、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运动应以散步、打太极等柔缓的运动为主,不宜做大负荷消耗体力的运动和出大汗的运动。

3.阴虚型

(1)体质表现。常表现为形体消瘦,两颧潮红,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心烦易怒,口干,头发、皮肤干枯,舌干红、少苔,甚至光滑无苔等。此种体质者往往性情急躁,性格外向活泼。易患虚劳、遗精、失眠等病症,怕热不怕冷,易感暑、热、燥邪。

(2)养生注意事项。此种体质者宜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比如鸭肉、绿豆、冬瓜、芝麻、百合等,少吃羊肉、狗肉、韭菜、辣椒、葱、蒜、葵花子等性温燥烈的食物;避免熬夜、剧烈运动和在高温酷暑下工作,可选择一些中小强度、间断性的身体锻炼,如太极拳、散步等,不宜洗桑拿、汗蒸;平时宜克制情绪,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可以采用听音乐、练书法、下棋、旅游等方式陶冶情操、舒缓情绪。

4.阳虚型

(1)体质表现。常表现为体型偏胖,肌肉松软不实,畏寒怕冷、手足不温、气息微弱、面色苍白、精神不振、乏力、嗜睡、喜热饮食、舌淡胖嫩等。此种体质者性格多沉静、内向。怕冷不怕热,易感风、寒、湿邪,易患痰饮、肿胀、腹泻等病,感邪后易从寒化。

(2)养生注意事项。阳虚者应多吃些甘温益气的食物,如牛、羊肉、葱、姜、蒜、花椒、韭菜、辣椒、胡椒等,少吃生冷寒凉食物,如黄瓜、藕、梨、西瓜等;秋冬注意保暖,尤其是足、背、腹等部位,夏季少吹空调电扇;可自行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经常灸足三里、关元;可适当桑拿、温泉浴。

5.湿热型

(1)体质表现。形体中等或偏瘦,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干燥或便秘,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白带量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此种体质者容易心烦急躁,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疾病,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较难适应。

(2)养生注意事项。此种体质者宜饮食清淡,忌辛辣油腻之品,可多吃些绿豆、空心菜、苋菜、芹菜、黄瓜、冬瓜、藕、西瓜等;应戒烟酒,不可熬夜及过于劳累;盛夏暑湿较重的季节,应减少户外活动。

6.气郁型

(1)体质表现。体型比较削瘦,性格内向,忧郁脆弱,敏感多疑,经常闷闷不乐,多愁善感,食欲不振,容易心慌、失眠,舌淡红,苔薄白,易患失眠、抑郁症、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2)养生注意事项。气郁者应饮食清淡,少吃生冷油腻、多吃行气、解郁、消食、醒神的食物,如小麦、葱、蒜、海带、海藻、萝卜、金橘、山楂等;睡前避免饮浓茶、咖啡;要经常有意识的参加集体性的运动,多跟其他人交往,增加运动量大的一些户外活动,如跑步、登山、游泳等。

7.痰湿型

(1)体质表现。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倦怠困弱,食纳差,大便稀溏,面部多油,多汗且黏,伴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等。该体质者往往性格偏温和、稳重,善于忍耐,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易患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中风等疾病,以生活安逸的中老年男性居多,喜欢吃甜腻的食物,不爱运动爱睡觉。

(2)养生注意事项。此种体质者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食肥肉及甜、油腻的食物,可多吃葱、蒜、海藻、海带、冬瓜、萝卜、金橘、芥末等食物;平时多进行户外活动,衣着应透气散湿,经常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中药白术、苍术、黄芪、防己、泽泻、荷叶、橘红、生蒲黄、生大黄、鸡内金等均有助于化痰祛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

8.血瘀型

(1)体质表现。体型胖瘦均见,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等表现为特征,伴皮肤干燥、粗糙,容易出现瘀斑,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该体质者性情急躁,健忘,不耐受寒邪,易患腹中结块、痛证、血证等,南方人及脑力工作者多见。

(2)养生注意事项。此种体质者可多吃点活血行气、疏肝解郁的食物,如黑豆、海藻、海带、紫菜、萝卜、胡萝卜、金橘、橙、柚、桃、李子、山楂、醋等,少吃肥肉;保证足够的睡眠,但不可过于安逸,可进行一些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的运动,如太极拳、舞蹈、散步等。

9.特禀型

主要指先天禀赋异常者,如生理缺陷、过敏体质或遗传性疾病等。

(1)体质表现。特禀性体质者体型无特殊,而表现也因先天禀赋不同而各异。如过敏体质者常见症状有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

(2)养生注意事项。该类体质者饮食宜清淡、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搭配合理。易过敏者应尽量避免蚕豆、白扁豆、牛肉、鹅肉、鲤鱼、虾、蟹、茄子、酒、辣椒、浓茶、咖啡,及腥膻发物;保持室内清洁,被褥、床单要经常洗晒,春季尽量减少室外活动时间,避免接触花粉诱发过敏。

(五)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

1.叩齿法。每天清晨睡醒之时,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俗称大牙)30次,再叩前齿30次。有助于牙齿坚固。

2.闭口调息法。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3.咽津法。每日清晨,用舌头抵住上颚,或用舌尖舔动上颚,等唾液满口时,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

4.搓面法。每天清晨,搓热双手,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颊而下,可反复10余次,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度。可以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

5.梳发。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搓头部,每次梳头50-次。有助于疏通气血,清醒头脑。

6.运目法。将眼球自左至右转动10余次,再自右至左转动10余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可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7.凝耳法。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可使头脑清净,驱除杂念。

8.提气法。在吸气时,稍用力提肛门连同会阴上升,稍后,在缓缓呼气放下,每日可做5-7次。有利于气的运行。

9.摩腹法。每次饭后,用掌心在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30次左右。可帮助消化,消除腹胀。

10.足心按摩法。每日临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顺时针方向按摩次。有强腰固肾的作用。

制作:甘肃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10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