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物理不爱数学那是因为他还不认识这
2023/4/20 来源:不详01
牛顿的降生
在英国,有一个叫格兰瑟姆的小镇。它的名字流传百年,并将继续被人们永远铭记,因为它是牛顿的故乡。
艾萨克·牛顿出生在伍尔索普的一个庄园中。在牛顿出生的前三个月,他的父亲就被肺炎夺去了生命。
大抵是因为悲伤过度,还没到预产期,母亲汉娜就提前生下了牛顿。
邻居看着瘦弱的小牛顿,邻居安慰道:“汉娜,别担心了,上帝一家会保佑这个孩子的。”
当时一个客人听到牛顿诞生的消息,举起酒杯说:“来,让我们祝这位新生的艾萨克·牛顿身体健康,祝他长大以后,举起真理的火炬!”
这个酒客没想到的是,自己的无心之言竟然在日后应验了。
02
童年的苦与乐
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小牛顿逐渐成长起来。汉娜一个人养家,日子过得很辛苦。汉娜如此忙碌,小牛顿便全靠外祖母照顾。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年,因为过度疲劳,汉娜日渐消瘦。在牛顿3岁那年,有人向她母亲未婚了,那是一个战斗的人富有的教区长那巴斯·史密斯。汉娜原想着结婚后,牛顿的生活就能大大改善了。然而史密斯是个自私的人,他只想要妻子,不想要继子。一开始汉娜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条件,在亲戚的一再劝说下,她才答应改嫁。
从此,小牛顿就离开了妈妈,和外祖母相依为命,对这个出生前就没有了父亲,才3岁就离开母亲的孩子,外祖母特别疼爱,非常细心地照料着他。
或许因为家庭的不健全,小牛顿的性格有点孤僻,他不爱笑,也不喜欢跟其他孩子玩耍打闹,当那些孩子在玩泥沙、堆城堡的时候,他总是一个人默默地看着,几乎从来不参与进来,而是托着下巴深思,好像在想什么重要问题一般。
有一天,外祖母发现牛顿不见了,到处都找不到了,很焦急,这时有个小孩告诉她“我看见牛顿趴在池塘上,不知道在干嘛。”
外祖母惊呼一声,心急火燎地朝池塘赶去,果然,她看见牛顿静静地卧在池塘边的草丛里,全神贯注地在观察着什么。
外祖母问:“你在干什么?”
牛顿看到外祖母,惊喜地说:“您快看啊!”
外祖母看着平静的池塘水面,可什么东西也没发现。牛顿用手指了指:“您看那里,那些黑色的小虫在水里划得多快啊!”
外祖母笑着说:“那是豉虫,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不是啊,您看,它们的两只脚一起站在水里上,却不会掉下去,多神奇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人不能站在池塘上呢?”
听着这些问题,外祖母也爱莫能助:“这些问题我也不知道,不过只要你努力读书,你一定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
03
牛顿的逆袭
6岁时,牛顿被送到了村里的小学上学。
牛顿每天步行去上学。和那些同龄的孩子相比,牛顿的个头很小,而且又被家人遗弃,所以他不愿意跟那些孩子玩,因此显得有些孤单。
牛顿上学的地方只有一间教室,老师很少,只有两个。让小牛顿感到最害怕的是两位老师手里的教鞭,一旦走神或者回答不出问题就要挨打。
要知道,小时候的牛顿并不是一个天才,相反,因为有些自卑,缺乏自信心,导致他的学习成绩很一般,甚至好几次考试都排名倒数。
有一回课间,大家正在玩游戏,牛顿双手托住下巴,望着窗外的风景出神。
这时候,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借故踢了牛顿一脚,这一脚踢在了牛顿的肚子上,他还大声骂牛顿是笨蛋。
肚子上的疼痛让牛顿怒不可遏,他奋起反击,他的勇猛姿态吓坏了那个学生,那个学生被他打败了。
这件事给了牛顿很大的刺激,他愤怒极了:我为什么要受他的欺负?难道就因为他的成绩比我好吗?难道他真的比我聪明吗?不,他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既然我的拳脚上能打赢他,我也一定可以在学习上超过他,是的,我一定要超过他!
从那之后,牛顿下决心要发奋读书,他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努力学习,他紧跟老师的思路,专心聆听老师的每一句话,记录下老师讲的重点内容,遇到问题他还主动向老师请教。
一段时间后,老师的问题他已经可以对答如流了。就这样,牛顿的学习成绩节节攀升,不久就超过了那个欺负他的学生。
04
爱动手的牛顿
17世纪中期,新兴的资产阶级经济在萌芽。另外,一个由工匠和商人组成的新阶层开始出现,制造业在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体系正在悄然形成。
从小牛顿就勤于思考,为他未来的科学之路埋下了伏笔。
一天,放学后,牛顿照例去河边玩耍,看到很多人聚集在那。
“他们在看什么?”
“你不知道吗?那是水车。”
“就是那种会转动的,可以把水从河里运输到岸上,又可以当成动力来使用的水车吗?”
“嗯,你知道得好多啊!”
牛顿不好意思地挠头说:“都是从书上看来的,走,我们快去看看吧!”
牛顿和小伙伴使劲挤到前面,看到了安装中的水车。在河水的冲击下,水车的大轮子转运了起来,带动着小轮子,小轮子又带动着石磨转动,不一会儿面粉就磨好了。人们都走了,牛顿还在观察水车,他想要弄清楚水车的原理。
这样过了几天,他终于弄清楚了水车的机械原理。
“比骡子管用,就是太破旧了!”
“是呀,有点笨重。”
听到这些议论,牛顿心生灵感,我能不能制造出更简便的水车呢?说干就干,回到家中牛顿就动起手来,好几个晚上他都在忙着造水车,装了拆,拆了装,失败了就找出原因,继续改进,终于,他做出了一架轻的小水车。
还有一次在路上,牛顿看到一辆漂亮的马车,那优雅的车型、美丽的装饰深深地吸引住了他的目光。他不由地想到“如果我也有一辆马车,该多好。”
可是外祖母怎么会有钱买马车呢?一看那马车就很贵。
牛顿叹了一口气,不过拥有马车这个想法实在是太诱人了,牛顿想得入了迷:为什么我不自己做一辆小马车呢?
牛顿从小就喜欢木匠活,他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造一辆小马车。他在纸上绘出马车的形状,然后慢慢一点点地打造,渐渐地,在制造小马车的过程中,他摸索出了车轮转动的原理。
一个星期后,小马车宣告完工,这辆小马车有四个轮子和一个简单的刹车器。
外祖母看后,发现车上还有一个手柄,便问道:“这是什么?”
“这是刹车器,把它拉过来,小马车的速度就会慢下来。”
“这个设计好。”
“我们快把它推出去试试吧!”
两人一起把小马车推到山坡上,牛顿坐了上去,外祖母轻轻一推,小马车就顺着山坡慢慢滚了下去,山坡很平缓,速度不快。
牛顿坐在车里,风儿吹在脸上,高兴极了。局的到山脚时,他轻轻一拉刹车器,小马车慢慢停了下来,牛顿兴奋地握紧拳头:“我的小马车成功了。”
05
日晷
除了喜欢鼓捣小制作,牛顿从小就迷上了画画。
牛顿很细心,他注意到虽然树叶都是绿色的,但却有差异,有的浓一点,有的淡一点,后来他才知道,原来那绿色有那么多种:豆绿、薄荷绿、荧光绿、碧绿......
牛顿经常画院子外的苹果树,还有苹果树的蚊子,在不断的观察中,牛顿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随着太阳在空中的移动,苹果树的影子也随之发生变化,一开始,只有树稍的影子,渐渐地,连树干的影子也出现了。
这个奇特的景象让牛顿大为称奇:整整一个下午,牛顿就坐在苹果树旁,观察着树影的变化,一边看一边还用树枝在地上做记号,最后他得出结论:树影长短变化与太阳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这个发现让牛顿眼睛发亮,大为惊喜。他明白了太阳的运转是有规律的。
在更加仔细地研究了影子和时间的关系后,牛顿便寻思着:能否利用这个规律,制作一个准确的太阳钟呢?在当时,机械钟表是一个稀罕玩意,村民们都是根据天象来判断时间的,这样总是不够准确。
牛顿在地上画了一个草图,他把一个圆分成了几个弧,然后在每段弧上做标志,接着把一块木桩钉到地上。牛顿又向小学里的老师借来了手表,记录下每一个时刻木桩的影子走到了哪里。
牛顿制造的这个东西叫做日晷,是一种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间的装置,简单来说,就是在圆形石板上凿一个洞,插一根长长的铁钉,然后在石板四周刻出适当的凹痕,相当于钟表的刻度。这样,当阳光紧身在铁钉上时,铁钉就会在石板上产生投影,通过投影就能估算出大概的时间了。
经过十多天的努力,牛顿终于把石刻日晷做好了,他把日晷安放在村子中央。过了几天,村民都熟悉了日晷。
“这个东西挺管用的,有了它,再也不担心错过吃饭的时间了!”
“这个小家伙前途无量啊!”
后来,牛顿已经是名扬天下的科学家了,村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把村中央的日晷称为“牛顿钟”。
06
上中学
在牛顿10岁的时候,继父去世了。母亲汉娜带着三个孩子回到了村里,牛顿又与母亲生活在一起了。
牛顿12岁的时候,已经从村里的小学毕业了,认为了很多字,大部分跟他一起上学的孩子都不准备上中学了,而是帮助家里干农活,可牛顿却不想当一个农夫,他对知识的苛求十分炽热。
17世纪中叶,英国的文盲很多,大部分都不识字。如果有人读书,那大概是为了当一名牧师、商人,或是药剂师。
牛顿的舅舅威廉回来了,他在剑桥大学深造,即将成为了名英国国教的牧师。
当娜认为,牛顿已经认得不少字了,又懂得计算,这就够了。威廉却不这么认为。“牛顿聪明伶俐,你看他造的日晷,还有小马车,他长大后一定会有出息的。”
“你真的这样认为?”
“当然,伦敦有几十万人,像牛顿这样的孩子我却没有见过。”
在威廉的劝说下,汉娜终于决定让牛顿继续上学,去读中学。镇上有一所金格斯皇家中学,可那里离伍尔索普村八英里远,怎么能让一个孩子每天来回十六英里呢?
汉娜想到了自己的一个朋友,也就是克拉克夫人写了一封信,询问能否让牛顿寄宿在她家中。不久就得到了回信,在信中,克拉克夫人表示,他们一家人都十分欢迎他的到来。
来到克拉克家,一开始牛顿心里还有点忐忑,但他见到亲切的克拉克夫妇后,感觉好多了。
就这样,牛顿在克拉克家里住了下来。
07
化学与书籍
克拉克是一名药剂师,拥有一间药品配置室,就像今天的实验室。这些都深深吸引了牛顿的目光,克拉克还允许牛顿观察他配置药剂。
有时候,克拉克还教牛顿做药剂配方、称量等工作,这引起了牛顿对化学的兴趣。
克拉克家里有很多藏书,对牛顿来说这是一个镖局大厅的知识宝藏,要知道在牛顿的时代,英国的书籍不仅很少,而且很贵,一般人家里除了《圣经》多半就没有什么其他书了。
不久,牛顿从克拉克那借到了一本名为《自然和艺术之谜》的书。牛顿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不少有趣的知识:如何调配颜色、墨水,如何糊风筝,如何制造水漏钟,如何融化金属等,这些知识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
08
中学生活
现在,牛顿要到金格斯皇家中学去上中学了,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呢?
与牛顿想象的自由学风不同,金格斯中学执行着严格的纪律,谁也不能违背校长制定的规则。校长总是一板一眼的。他要教授八十多个男孩学习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和神学。
牛顿对数学很感兴趣,他很喜欢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几何数学。可以说,在金格斯中学的学习为牛顿初步奠定了数学基础,为他后来发明微积分打下了基础。
牛顿用两个半便士买了一个用牛皮纸订成的小笔记本,还特意在封面上写了这样一句话:艾萨克·牛顿的笔记本。几个月后,牛顿在小笔记本上小心翼翼地写满了字,这个小笔记本主要用来抄写《艺术与自然》之谜这本书。
另外,牛顿还在笔记本上抄写了一些绘画技巧的说明。这些知识不仅在笔记本上留下难以褪色的印记,也在他脑海中被铭记......
09
会磨面粉的小风车
格斗瑟姆镇有一座风车磨坊,这是一座利用风力来磨面粉的磨坊。
每次放学,牛顿都可以看见这架风车,他很喜欢它,这么一点风,庞大的风车就可以转运起来,还能带动石磨把麦子磨成面粉,真的是太神奇了!
一天放学后,牛顿又路过风车磨坊,今天天气很闷热,树上的树叶纹丝不动,结果风车无精打采地立在那里,几乎是一动也不动。
看到这种情形,牛顿开支了脑筋:这说明了风车是靠风力转运的,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风车摆脱这种桎梏,从而一直转下去呢?
牛顿决定自己造一个小风车,要想造出小风车,就必须把风车磨坊的原理弄清楚。就这样,牛顿进入了磨坊里,他里里外外、仔仔细细地看了又看,总算是对风车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回到住处,牛顿在稿纸上画起风车的构造来。翅翼安装在转轴上,齿轮之间如何中冲剑才能带动磨盘旋转......
几天后,一个漂亮的风车模型做好了。
牛顿把风车搬到窗口,风吹起来,翅翼缓缓地转运,然后速度越来越快。
斯托勒抓来了一把麦粒,洒在磨盘上,下面真的流出了白色的面粉,虽然数量很少,无法与那些大磨坊相提并论,但足以让牛顿和斯托勒惊喜了。
“牛顿,你太棒了,真了不起。”
没风的时候,风车就不转动了,牛顿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抓来一只小老鼠,用木箱做了一个可以转动的小圆轮,把它和风车的轴连在一起。
牛顿把小老鼠绑在小圆轮的踏板上,又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而不可即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地跑动,于是轮子不停地转动,最后带动风车转动。
看到这个精妙的设计,克拉克感叹:“牛顿,你这个小脑袋里究竟装着多少天才的想法啊!真是太让人惊讶了,你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10
用水计时和“彗星”
很多个早晨,牛顿都能听到对面杂货店老板询问时间的声音。在17世纪,询问时间是很寻常的事,不像今天,我们能通过手表、手机等各种电子产品看时间。
牛顿想,我能不能制造一个在任何时候都能使用的计时工具呢?
牛顿先制订好计划,然后开始叮叮当当地做起来。一个月之后,大功告成。
牛顿的水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它是一个水箱,高约1米,上下各有一个储水槽,上面的水槽底部有一个小洞,下面的水槽里放着一块木板,在木板中央有一根木棒,木棒顶端钉着铁钉,系着一根细绳,绳子的另一端连接着指针。当水从上面的水槽中滴到下面,木板会慢慢向上浮动,借助绳子的牵引力,指针便会移动,从而指出时间。
有了这个水钟,牛顿再也不用担心睡过头了。
自从研制出小风车后,牛顿对地“风的动力”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决定制作一个飞得又高又稳的风筝。
牛顿用细绳棍子搭出风筝的轮廓,在接口处用接绑牢,然后给风筝贴封面......他做风筝时很注意风筝尾巴的重量,在放风筝时他也很注意拉线的着力点。所以他的风筝起飞快,飞得高,很受人喜爱。
有一次,牛顿把一只点燃的小灯笼绑在风筝上,然而让牛顿始料未及的是,这种做法引起了一阵骚乱。风筝缓缓升空,越飞越高,在空中飘舞。
这几天的夜晚,镇民们发现,天空总会出现一颗发亮的星星。这们奔走相告,都说彗星出现了。
“彗星出现了,这是不祥之兆啊!”
在现在人的眼里,这场面一定很可笑。其实在当时的民众看来,彗星就是死亡和罪恶的象征,彗星的出现就是灾难的预兆。
彗星与大多数天体不同,它的活动总是神秘莫测的,没有什么明显的规律,让人难以捉摸。当牛顿发现自己闹出了这么大的一个乌龙时,赶紧将风筝扯了下来,急急忙忙向大家解释。一开始大伙都不信,直到牛顿拿出风筝,当众放上天,大家才信了。不少镇民还觉得牛顿这小伙子不简单。
伴随着各种小发明、小制作的出现,牛顿的中学生活越发多姿多彩起来。
11
牛顿的秘密
牛顿在农活上没什么天赋,而且干得也不舒心。于是母亲转换了思路。她把去镇上卖农产品的活交给了牛顿,还让一个老仆人和牛顿一起去,指导帮助牛顿。
出发前,牛顿制造了一辆新式的四轮马车。与其他马车不同,这辆马车不用系绳,只需要一个手柄就可以驾驭马匹,村民们看了都啧啧称奇。
一来到镇上,牛顿就去克拉克家借书,让老仆人一个人去卖农产品。
再次来到克拉克家,牛顿心中感慨万千。斯托勒见到牛顿,高兴地拉着牛顿去看小风车和水钟。借到书,牛顿就回到集市上。不过他不叫买,而是看起书来。老仆人没办法,只好独自张罗着买卖。
到了晚上,汉娜问牛顿集市上的状况,牛顿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有一天,因为借到的书还没读完,马车刚离开伍尔索普村没多远,牛顿就跳下车来,对老仆人说:“麻烦您帮我去卖菜吧,我在这里等你回来。”说完,牛顿一头钻进树木,在树荫下读起书来。
于是集市上便出现了这样奇特的情景:一老一小一起坐马车来到集市上,老的在卖农产品,小的则在远处的树木中读书,日落后他们又驾着马车回去。
这一天,舅舅威廉到镇上办事,完事之后,他决定去看看牛顿。牛顿沉浸在知识的世界里,就连威廉到了身旁也浑然不知。
威廉惊呆了,一种自豪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这个热爱思考、喜欢专研的少年可是他的外甥!这个少年不属于农场,也不属于生意场,他天生就是要读书的,威廉想着如何说服汉娜,让牛顿去上学。
这一天,狂风呼啸,大树的树枝都被刮断了,人们心惊胆战地躲在屋子里,祈祷自家的房子足够坚固。汉娜发现牛顿不见了,不顾一切地冲出去寻找牛顿,当她来到后院时,眼前的一幕让她惊呆了:
她看见她那倔强的儿子在暴风雨中奔跑跳跃,一会儿顺风跑,一会儿逆风跑,一会儿顺风跳跃,一会儿逆风跳跃。
“你在干什么?”汉娜大声喊道。
“妈妈,我在测风速呢!我想知道风的力量和速度究竟是......”
“快回去,这里太危险了。”
牛顿就是这样,这回他就被大自然的威力迷住了了,他想看看这大风有多大的威力,想看看顺风和逆风能相差多远。一有机会,牛顿就研究那些有趣的现象,他认真地观察河水渡过木头和岩石时产生的旋涡和波浪,渐渐地,他对水的流动有了感觉,那里似乎蕴含着天地间的至理。
12
剑桥大学
现在牛顿从中学毕业了,下一步该如何走呢?牛顿打算去读大学,只是要读哪所大学呢?
舅舅建议牛顿去剑桥大学深造,牛顿同意了。
有了威廉的联系和亨利校长的推荐,牛顿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了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读书。
年6月,牛顿告别了家乡,独自一人前往剑桥大学。
当时剑桥大学把学生分成三类:第一类是贵族,他们几乎不用参加考试就可以毕业;第二类是收费生,以加入英国教为目的的学生;最后一类是牛顿这样的减费生,他们以打杂工和服务工作来交付费用。
当时,剑桥大学的课程调转沿袭着建校时的经院传统,保留着深厚的中世纪色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保王党与新兴的资产阶级都想控制剑桥大学这个舆论发起点,从而争夺对人们的精神控制权,保王党把一批受到哥白尼日心说、笛卡尔思想影响的教员赶出校园。
当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克伦威尔取得胜利后,他在剑桥大学进行了改革。
然而当牛顿进入剑桥大学时,克伦威尔已经去世。同时,查理二世复辟,他将拥挤英吉利共和国的新派教员全部赶出剑桥。
13
牛顿的大学生活
牛顿来到剑桥,踏入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三一学院是个尊重学生、保护学生、鼓励学生释放天性的地方。
因为牛顿是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三一学院的,所以他要做不少杂务工作,又要替教授跑腿,这耗费了他很多的时间,不过他还是把有限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学习之中。
在牛顿看来,学习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有价值的追求。他喜欢在笔记本上记录知识和想法,为了节省纸张,他还自创了一些速记符号。
当时,大部分的课本都是用拉丁文写的,因此拉丁文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其他的还有希腊文、希伯来文、古代史等。
在中学时,牛顿对这些科目都下过苦功,唯一忧虑的就是数学。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牛顿在数学上有着得天独厚的资质,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数学成为他最擅长的领域之一。
在三一学院,牛顿的一个导师是本杰明·普莱恩先生,他与牛顿的舅舅相识。威廉给了牛顿一封信,让牛顿把这信交给本杰明。然而本杰明并没有对牛顿另眼相待。在生活上,他对牛顿几乎是不闻不问。
当牛顿遇到经济困难时,又是克拉克先生站了出来。
大学四年,牛顿大概史交了一个同龄朋友。他与牛顿一样,性格内向,却抱负远大。两人在生活上互相扶持,在学习上互相鼓励,共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14
打开科学之门
童年的打架经历让牛顿明白了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学习才能出人头地。
牛顿的自律性很强,后来发现的牛顿日记中有这样的片段:“沉迷于扑克牌两次”“上小酒馆两次”,可见对于自己偶尔的“放松”,牛顿心中是充满自责和愧疚的。
在些事情在别人看来是平平无奇的,可是牛顿却偏要记在笔记本上,提醒自己不要虚度光阴。
有一天,在斯托尔桥市集上,牛顿买了一本有关占星术的书。读完这本书后,牛顿发现,天体要用数字准确表示出来,还必须具备几何的基本知识。于是他找到了古达几何学家欧几里得的作品《几何原本》。
后来他又读了笛卡尔富有启发性的解析几何著作《方法谈》,还有威廉·奥特雷德的《数学秘诀》和约翰·华莱士的《无限小算术》。他反复研读这些作品,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数学体系。
除了自学数学知识外,牛顿还看了不少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牛顿曾认真阅读过《推理法》和《伦理学》,尽管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有很大的缺陷,但它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启发了牛顿的思考。
在剑桥大学的第二年,在牛顿的笔记本上就写满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但牛顿并不迷信权威,他在本子上写下了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的话:“我热爱柏拉图,但我更热爱真理。”
日后,牛顿不断地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为一个新的自然学科奠定了基础。
这些问题包括物质和原子,质量和位置,时间和永恒,重力。
关于重力,牛顿认为:“引起重力的物质一定穿透了整个物体。物体在下落后,一定又上升。不然的话,地球的内部一定有一个巨大的空穴,容纳落下的物体。地球中心这个不可思议的地方,是地球上所有河流的汇集处。这些河流一定被挤压在狭窄的空间里。”
牛顿还认为重力可能是物体内在的一种性质,他猜想重力可能会有“射线”,从而引起物体的运动,运动可以朝各个方向,不一定朝下。只要一开始运动,物体就有保持运动状态的趋势。
15
二项式定理和大瘟疫
当时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图书馆的藏书超过了本。在剑桥大学的四年,牛顿几乎掌握了当时全部的自然科学及哲学知识。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牛顿明白了只有数学才是一项最严密的论证自然规律的工具,因此,他在数学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年,牛顿发现并证明了著名的“二项式定理”,该定理是给出两个数之和的整数次幂展开为类似项之和的恒等式,该定理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年,牛顿终于获得了学士学位。正当牛顿留校准备继续研究时,5月份的时候,一场变故发生了。
黑死病在伦敦蔓延开来,黑死病,又称为鼠疫,几百年前曾在欧洲大陆肆虐过,造成了上千万人的死亡。据史料记载,年至年,伦敦大瘟疫的死亡人数超过八万人,相当于当时伦敦人口的五分之一,后来,疾病被确认为是淋巴腺鼠疫。
在一片末日情绪里,剑桥大学开始遣散学生。无奈之下,牛顿只好放下手头的研究工作,匆匆回到伍尔索普村。
16
发明微积分
回到伍尔索普村,这里的一切都没有变化,但牛顿却不是从前那个牛顿了。弟妹们对牛顿和剑桥大学很好奇,不停地问问题。牛顿摸着妹妹的头:“努力吧,只要努力,你们的梦想就会实现的。”
鼠疫肆虐的两年是英国的一段灾难岁月,在科学史上却是一段辉煌时光,在家乡的这段岁月里,各种奇思妙想和科学的灵感从牛顿脑海中喷涌而出,微积分、万有引力定律、光学理论.....他的许多成就就是在这段时间有了雏形。
这段时间第一个重要成果是微积分。关于微积分的发明时间,可以从晚年牛顿的回忆录中得到答案:“年初,我发现近似级数的方法,并得到将任何方次的二项式展开为级数的规则,同年5月发现了如何画曲线的切线,11月发现流数术的直接法,次年5月得到了流数术的反演法。”
那究竟什么是微积分呢?它有什么意义呢?
微积分是微分和积分的总称,它是一种数学思想,“无限细分”就是微分,“无限求和”就是积分,两者是互逆的。微分简单点就是把事物分解成很微小的部分,用极限的观点就是,把一个线段分为X段,这个X是趋近于无穷大的,那么这个线段的每一部分就是不断地趋近于0。积分就是把这无穷多的每一部分加在一起,得出这个线段的总长。
那么微积分能用来干什么?
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微积分就没有现代数学,为了研究自然界的事物,人们必须处理许多不断变动的数量,事物处在变化之中。在处理物理学的热问题上时,要处理温度的变化率——冷却与加温,这就需要仔细计算物体做功的变化速度与运动体的位置与变数,离开微积分,这样的计算根本无法进行。微积分在天文学和物体学中有重要的应用。
从牛顿开始,有了对宇宙的度量标准,运动可以用几何来解释。
虽然在牛顿之前,有一些数学家人事过微积分的奠基性工作,但作为无穷小量分析所涉及的观点和方法,以及由此组成的一门以独特的算法为特征的新学科的发现,这仍归功于牛顿。
17
苹果落下的启示
年秋天,一个午后,牛顿从屋里出来,不知不觉到了院中的苹果树下面。牛顿坐在树下晒太阳,然后就思考起天体运行法则的问题。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地球被认为是宇宙的中心,宇宙中的天体按照它们自己的规律旋转。
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出版了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他认为地球是运动的,太阳是不运动的,而且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
哥白尼的说法震惊了世界,后来《天体运行论》遭到查封。
然而真理之所以是真理,就是因为它是永远不会为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就存在于那里,等着人们去发现、去探索。
伽利略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他用它观察天体,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他们的研究陆续揭露了天体运行的秘密。
在这之后,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已是公认的事实,然而宇宙究竟是根据什么法则来运转的呢?这一点却并没有人给出答案。
一边想着这些问题,一边享受着凉爽的秋风,不知不觉中,牛顿竟然睡意了。
突然,“砰”的一声,一只苹果从天而降,恰好落在牛顿面前,把他惊醒了。
看着地上的苹果,牛顿想:为什么苹果离开树的时候,会落到地上,不往左右掉,也不往天空飞呢?为什么苹果会静静地向下挂在树枝上呢?推而广之,为什么行星会绕着太阳运动,而不是沿直线飞去?是什么力量使唤它们没有飞出去的呢?难道是太阳拉住了它们?
对月球的疑问也是同样的:是什么拉动或是推动月球离开一条直线轨道的呢?
在观察和思考后,牛顿终于悟出:地球肯定存在一种看不见的拉力,将苹果拉到地上,正如它牵引着月亮,使唤月亮始终围绕自己转运一样。牛顿把这种力叫作引力。
起明白了这一点,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苹果会因为地球引力而掉下来,为什么月亮不会呢?
牛顿想到了伽利略说的物体的惯性,他意识到月亮在形成之初就获得了一个初速度,具有足够大初速度的月亮在地球的引力下,一方面向地面坠落,一方面又向着水平方向飞出。这两种运动趋势最终合成了月球的绕地运动,使月球能在与地球保持一定距离的轨道上周而复始地运动下去。
牛顿还意识到,引力存在于任何物体中,引力是相互作用的,苹果与月亮都在吸引着地球,只是巨型蜘蛛入侵的吸引力太小,人们察觉不到,所以看上去苹果在降落,而月亮的引力则大得多,但地球以巨大的力吸引月亮时,月亮也同样吸引着地球,由于双方都在不停地自转的同时又公转,这就使月亮既不会飞走,也不会掉下,地球的引力刚好保持在让它在它的轨道上运转。
接着,牛顿兴致勃勃地用微积分算起地球的引力来,要计算地球的引力,就需要知道地球半径的准确数据。然而当时测定的地球半径是错误的,牛顿未能获得满意的计算结果,就暂时放弃了研究。直到年,有了更准确的地球半径数据后,牛顿才重新研究引力问题。
18
光的奥秘
在计算地球的引力受挫后,牛顿很郁闷,短暂消沉过几天。但牛顿毕竟是牛顿,他对于科学真理的追求是永远不会放弃的,很快就从阴影中走了出来,转向另一个感兴趣的科学领域——光学。
研究表明,人类从外界获取的各种信息的总体中,有80%以上是依靠视觉实现的,而视觉与光息息相关。开普勒研究了光的折射,试图找到其中的规律,笛卡尔使用玻璃制造人工彩虹,对彩虹的机理进行分析,波义耳对颜色现象做了大师的实验,对牛顿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体起来就是,在牛顿之前,对于太阳光的颜色和彩虹的成因,研究者们各执一词。
在牛顿所处的时代,新的光学现象陆续发现,关于光的分歧也越来越多。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牛顿开始了自己的光学研究。年,牛顿第一次使用三棱镜来做光学实验。
几个世纪之前,人们就了解到,当白天通过无色玻璃和各种宝石的碎片时,就会形成鲜艳的各种颜色的光。直到年,牛顿通过实验研究了这个问题,这个实验被评为“物理最美实验”之一。
通过这个实验,牛顿在墙上得到了一个彩色光斑,颜色的排列是红、橙、黄、绿、蓝、靛、紫。牛顿把这个颜色光斑叫作光谱。
为了解释三棱镜中白光的分解现象,牛顿提出白光是由各种不同颜色光组成的,玻璃对各种光的折射率不同,当白光通过棱镜时各色光以不同的角度折射,结果就被分开成和各种颜色的光谱。
后来,牛顿又试着把两片三棱镜放在光线通过的图中,结果墙上出现的是一道白光,这次实验让牛顿发现:一切东西透过两面三棱镜的照射后,影像便会恢复原来的样子。接下来,牛顿便开始计算各种颜色光的曲折角度。
牛顿可以说是第一个分解太阳光的人,为现代光学奠定了基础。光和颜色的秘密被解开后,为牛顿以后改进望远镜埋下了铺垫。
19
崭露头角
主修课研究员差不多相当于今天大学里的讲师,就这样,牛顿一边上课,一边继续着未完成的研究。
巴罗十分认可牛顿的数学能力,他经常邀请牛顿一起合作钻研一些课题。牛顿开始研究三次方程,三维究竟里的曲线,这要比二维数学中的椭圆复杂得多。
牛顿决心把所有的曲线划分成不同类型,大的类别中还要细分出不同的类型,在这项工作中,牛顿刚创建没多久的微积分派上了用场,他决定从两个方面来入手研究这个解析几何的课题:以三次方程为基本形态的代数法和研究曲线结构的几何方法——牛顿认识到曲线结构是点和曲线在空间中运动的结果,经过反复的思考研究,他在笔记中总共记录了58类不同的曲线。
牛顿读了《对数术》,他惊讶地发现别人有了跟自己一样的发现,在书中,墨卡托陈述了一种计算无穷级数的对数的方法,不过他的方法比较简陋,仅仅是由为数不多的几个无限数列推出的,论证不够充分。
这件事情让牛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研究是有价值的,可能远远走在了其他人的前面,于是,他把自己的一些研究成果透露给了巴罗。对于牛顿的成果,巴罗表示了极大的赞赏,他鼓励牛顿把这些成果发表出来。
花了几天的时候,牛顿写了一篇论文《对无穷级数的分析》,请巴罗把论文寄给当时的另一位皇家学会会员约翰·柯林斯,他是皇家学会的数学顾问。
没过多久,柯林斯对这篇论文作了热情洋溢的回应,他赞赏了论文中极具创造性的数学思路。
巴罗写了一封信给柯林斯,在信中他写道:“我非常高兴我的这位朋友的论文能够得到您的赞许。他的名字叫艾萨克·牛顿。他还很年轻,但在数学领域已经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驾驭能力。”
这封信让牛顿的名字第一次传播到了剑桥以外的地方。
柯林斯把牛顿信中的内容传给其他数学家阅读,有苏格兰的、法国的和意大利的。渐渐地,牛顿的名字作为一个新锐数学家传播开来。
一些科学家开始慕名给牛顿写信,说希望牛顿能够研究出适用于所有曲线的解法。
20
反射望远镜
回到剑桥后,虽然数学研究占据了一些时间,但牛顿并没有放弃光学研究,他找到了新的课题——望远镜。
年,荷兰米德尔堡眼睛师汉斯·李波尔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李波尔能发明望远镜得感谢两个小孩。那一天,两个小孩在李波尔的商店门前玩弄几片透镜,他们通过前后两块透镜看远处教堂上的风标,脸上露出十分兴奋的表情。
两个兴高采烈的神情引起了李波尔的注意。他拿起两片透镜一看,奇迹出现了,远处的风标放大了许多,犹在眼前。
李波尔意识到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他立刻跑回商店,把两块透镜装在一个筒子里,后来经过多次试验,李波尔发明了望远镜。
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开普勒也涉及过望远镜的研究,他们两人设计的望远镜都属于折射望远镜,由两个镜片组成,工作原理并不复杂,缺点却是显而易见的——伽利略望远镜的放大倍率太小,而开普勒望远镜的镜筒太长。
牛顿打算把自己的发现融合到前人的成果中去,引起他思考的是光的折射,也就是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介质时,光线发生的弯曲现象,比如筷子在装着水的玻璃中看起来是弯曲的。
牛顿还发现,不同颜色的光线其折射角度是不同的,每一种颜色都有自己的折射率。
然而,多次研制非球面的透镜都不成功,牛顿便决定用球面反射镜作为望远镜主镜,他不打算做折射望远镜,而打算做反射望远镜。
年,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牛顿造出了一台新的望远镜。这台望远镜是牛顿亲自动手做的,他制成了一种锡和铜的合金,并且把合金的表面磨成光滑面,用来做镜片。
与折射望远镜相比,反射望远镜更加先进,因为一面大的镜子和一块小的透镜相比,能聚集更多的光线,这是和镜片的面积或者直径的平方成正比的。
用这架望远镜,牛顿观察到了木星和它的四颗卫星,金星也能清晰可见。经过多次观测,他还看见金星的盈亏现象,最令他高兴的是,所有的影像都是清晰明亮的。
牛顿独自保存着这架望远镜,两年之后,他才把望远镜借给了巴罗。
21
加入英国皇家学会
辞去卢卡斯教授的职位后,巴罗便在皇家教堂担任祭司的工作。
后来,他收到了牛顿寄来的反射望远镜,他认为这是一个显赫的成就。有一次,巴罗向国王查理二世提起这个发明,查理二世非常感兴趣。
查理二世被称为欢乐君主,他察看了这个反射望远镜,爱不释手,把玩了好半天,赞叹道:“太神奇了,牛顿真的是个天才!”
巴罗在皇家学会的例会上展示了牛顿的反射望远镜,引起了一阵热议。
在皇家学会的展出引起了轰动性的效应,这架望远镜被皇家学会视若珍宝,并向全世界公布了牛顿所取得的成就。现在,皇家学会的博物馆里还珍藏着这架望远镜,上面刻着一行小字:牛顿爵士亲手所造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
年末,牛顿收到了一封信,是皇家学会的秘书奥登伯格写来的,在信中他说:“亲爱的艾萨克·牛顿先生,我们没见过面,但你的创造力让我敬佩,所以我写了这封信......”他还说,那些见过望远镜的外国人可能会篡夺他的研究成果:“新成果被假装旁观的小人抢走的事情已经是不足为奇的事情了。”
奥登伯格一边劝牛顿尽早公开制造望远镜的说明,又希望牛顿能够加入皇家学会。
一开始,牛顿不打算接受这份提名,但后来他又改变了主意,决定接受皇家学会会员的提名。
年1月11日,在一场激烈的审查会后,牛顿顺利当选为皇家会的会员。
皇家学会是英国科学活动的中心,云集了一些最优秀的科学家。从此以后,牛顿不但与英国科学的领导机构有了密切的联系,也成为英国最有名望的学者之一。
22
光学大争论
成为皇家学会的会员后,牛顿依旧进行研究,很少到伦敦去参加学会的例行会议。不过,牛顿还是写了一份反射望远镜的制作说明。
不久,牛顿在《哲学汇报》发表论文《关于光与颜色的新理论》一文,其中大部分观点都是他在家乡躲避瘟疫时形成的,后来又有所发展。
在论文中,牛顿提出:让太阳光通过一个小孔后照在暗室里的棱镜上,在对面的墙壁上会得到一个彩色光谱。因此可以得出推论:光的复合和分解就像不同颜色的微粒混合在一起又再分开一样。
牛顿的这篇论文一经发表,许多学者都大吃一惊,整个物理学界为之哗然,引起了一场历时久远争论。
在皇家学会内部,牛顿的学说也没有得到一致认同,在皇家学会中颇有地位的胡克和惠更斯都反对牛顿的观点。
胡克是一位很有才华的科学家,在学术家也有很高的成就,但他的虚荣心太强,他觉得只要是科学家,就都是他的竞争者和敌人,他说:“我承认牛顿的实验,他的假说也很有见解,但那不像数学定理一样,可以说它是唯一的假设。关于牛顿对于色的现象的假说,没有一项是不能否定的。”
在《显微镜》一书中,胡克提出光是一种快速的小振幅的振动。石头扔到水中,会形成水波,这是一个很平常的现象,胡克却从中得到启发,他认为光的振动以“球形脉冲”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并且是横向移动。
惠更斯是荷兰物理学家,他建立了向心力定律,提出了动量守恒原理,他是英国皇家学会第一个外国会员。他是波动说的集大成者,继承并完善了胡克的观点,他认为光是一种机械波,是一种靠物质载体来传播的中香波,传播它的物质载体是“以太”,波面上的各点本身就是引起媒质震动的波源。
牛顿不认同波动说,他指出波动说有三个问题无法解决:光是直线传播的,然而波动说无法解释这一点;波动说同样无法解释光的偏振现象;最后,牛顿还认为波动说赖以存在的以太介质是否存在值得怀疑,以太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设想的一种物质。后来人们逐渐增加其内涵,使它成为某些历史时期物理学家赖以思考的假想物质。
牛顿的观点惹怒了惠更斯和胡克,胡克提出了一个反例:钻研摩擦将会减少,但事实却证明钻研质量并没有损耗。惠更斯则认为,如果将光称为是微粒,那么光就会像飞行的子弹或箭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碰撞,从而改变传播方向,但事实并不是如此。
这两种假说都能解释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微粒说能较为圆满地解释光的直线传播,而波动说能解释光交叉通过却互不干扰的现象。
总而言之,互有长短,双方都不能说服对方。
年,牛顿推出《光学》一书,对他的微粒说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并反驳了惠更斯的理论。此时惠更斯与胡克已相继去世,波动说一方无人应战。
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证明了光是一种电磁波,看起来波动说要成为主流了。后来,在光电效应中,爱因斯坦发现,光能够从某些金属中打出电子,这说明了光也具有粒子性。
那么,光到底粒子还是波呢?物理学家认为它既是波,又是粒子,这就叫作光的“波粒二象性”。
23
影响人类的一个赌局
如果说牛顿有什么挚友的话,那么可能是天文学家哈雷。
著名的哈雷彗星就是以哈雷的名字命名的。20岁时,哈雷从牛津大学王后学院毕业。在父亲的资助下,他跑到南太平洋的一个岛上建了一座天文台,并画出了南半球星空图,轰动一时。
哈雷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他当过船长、地图绘制员工、牛津大学几何教授、皇家制币厂副厂长,他还发明了一种把鱼类保鲜到淡季的实用方法。然而,尽管他成就不俗,但他对人类知识的最大贡献是那次打赌。赌注不大,是一本40先令的书籍,参考与还有另外两位:胡克与雷恩。
这场赌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年,伦敦市内的一家小咖啡馆内,哈雷、胡克和雷恩一边品尝着咖啡,一边聊天。他们的话题围绕着科学问题,从地上到天上都是他们的兴趣范围。
哈雷说:“我根据开普勒的第三法则,得到了‘引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假说。”
接着哈雷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你们说,如果这个假说成立,那么行星与太阳之间的作用力是否遵循平方反比定律,如果遵循的话,行星的轨道应该是什么形状的呢?”
不可否认,胡克是一个很有才华的科学家,但他有一个毛病,好大喜功,喜欢吹嘘,往往还没得出成果就声称自己完成了研究。
此时,他便说自己已经证明了这个问题,但拒绝公布证明过程,说是要让人认识到知识的宝贵。
胡克说:“如果我公布了答案,那就使唤别人失去了自己找答案的机会。”
然后事实上,后来公布出来的资料表明,他根本没有解答出这个问题。
雷恩听到胡克吹牛,他大声说:“我们来打个赌吧!”
哈雷很疑惑:“打什么赌?”
“很简单,两个月的时间,你们谁先找到答案,谁就可以获得一本价值40先令的书籍,怎么样?”
可能雷恩做梦都没想到,他的这40先令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这40先令将要为人类赢得一个崭新的世界。
年轻的哈雷下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回到家,哈雷就着手进行研究,夜以继日,可是即使是这样,哈雷仍然百思不得其解,这个问题就像是着魔似的挥之不去。
之后哈雷又继续研究了一番这个问题,半年多过去了,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他决心去找一位有能力解决此问题的人来帮忙。于是,他前往剑桥,在当年秋天敲开了牛顿的家门。
两人聊了一会儿后,哈雷引入正题:“我研究过彗星,年的时候,我观察到一颗彗星,我怀疑它就是前几次有记载的那一颗。但我无法计算它的轨道与周期,因此不能确定是不是同一颗彗星。”
牛顿笑着说:“这个问题确实有趣。”
哈雷激动地说:“这就是为这个问题而来的,你说,要是太阳的引力与行星与太阳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行星运动的曲线会是什么样的?”
牛顿冲口而出:“椭圆!”
哈雷问:“为什么?”
牛顿平静地说:“我算过了。”
“我算过了”这四个平淡无奇却蕴含着强大的自信心,没有一定的底气是说不出来的,有不少人都靠直觉猜测过平方反比定律下的椭圆轨道,可他们却不得其门而入,只有牛顿依靠自己的数学才能和坚韧的意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所以面对哈雷的追问,他才有底气说:“我算过了”。
这四个字更是让哈雷激万分,我急切地问:“你是怎么算的?能让我看看嘛!”
牛顿找了很久,几乎把整个资料室都翻了过来,结果还是找不到,他无奈地挠挠头:“不好意思,我可能把它弄丢了。”
哈雷请求牛顿重新计算一次,牛顿答应给哈雷提供一篇论文,详细阐述。
三个月后,牛顿的信函从剑桥翩然而至。哈雷打开一看,里面是牛顿的论文《轨道中物体的运动》,虽然不长,只有9页的篇幅,但这9页纸的价值远远超过了等量的黄金。
24
《原理》问世
收到牛顿的论文《轨道中物体的运动》后,哈雷便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
在这篇论文中,牛顿完成了发现引力平方定律的关键性步骤,文中首次定义了向心力:牛顿认为向心力指的是物体做朝向运动中心的运动,得出了向心力定律,并用数学方法合理地认证了平方反比定律,指出了动量的概念:“动量是速度与质量的乘积”。
来到剑桥,哈雷欣喜地对牛顿说:“这真是伟大的认证、伟大的著作。”
不久,牛顿又写出了《论物体在均匀介质中的运动》一文。在论文中,他探讨了作用力与质量的关系,得出了加速力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规律。
在哈雷的敦促下,年,牛顿开始撰写了一部科学巨著,这本巨著是《轨道中物体的运动》和《论物体在均匀介质中的运动》的扩充、发展。这本巨著就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至今,它仍被誉为“个人智慧的伟大结晶”。
在《原理》一书中,牛顿把自己数十年的研究成果全都写了下来,是思考、实验研究、大量的天文观测和无数次数学演算的结晶。
从牛顿的助手汉弗莱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窥见牛顿那时候的状态:“他对自己的研究是如此专注和认真,以至于吃得很少,甚至时常忘记了要吃东西。当我提醒他吃饭时,他便心不在焉地随便吃一点东西,然后又重新投入到工作中......他难得上床睡觉,直到清晨两三点、甚至五六点才就寝,也就睡四五个小时而已。”
年4月,牛顿终于完成了《原理》一书。他把书稿的副本交给了哈雷,哈雷此时已经接替胡克成为皇家学会的新任秘书。收到书稿,哈雷如获珍宝,饭也顾不上吃,兴奋地阅读起来。等他读完,他惊讶地发现,他竟然从晚上读到了第二天早上。
几天后的皇家学会例行会议上,哈雷郑重地宣布:“牛顿的《原理》是对哥白尼猜想的数学认证,它解释了宇宙间所有的运动现象。”
《原理》一书在科学界引起了轰动,有些会员未能读到副本,哈雷建议他们用木刻版印刷此书。因为《原理》一书,牛顿逐渐在科学界获得了巨大的荣耀。
这一年5月19日,皇家学会举行全体会议,借助这个时机,哈雷再一次提出牛顿书稿的出版问题。这一次,学会明确指示:由哈雷负责《原理》的出版印刷事宜,经费由哈雷自己解决。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年7月5日,《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终于问世了。
可以说,哈雷是发现牛顿的一位英国伯乐,他本身就是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所以他完全能理解牛顿著作的极端重要性。
哈雷是历史上罕见的人才,就个人成就而言他已经是一个伟大的人了,然而他还乐于推荐更伟大的人。
25
巨著《原理》
《原理》构筑起了一幅美轮美奂的宇宙运动图景,牛顿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为宇宙立法的人。
《原理》是经典力学的第一部著作,是人类掌握的第一个完整的宇宙论和科学理论体系,影响遍布经典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从文明史上看,它让人类进入了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阶段,成就了工业大革命。
牛顿告诉人们周遭世界竟然与星体之间遵循着同样的定律,椭圆轨道并不是宇宙的终极原理,而只是深层万有引力定律的一个基本表征,伽利略和开普勒告诉大家宇宙是什么,而牛顿从纯数学的角度,来告诉世界究竟为什么。
在《原理》的开头,牛顿就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这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牛顿三大定律,又称为牛顿运动定律。简单的说,第一定律说明了力的定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第二定律指出了力的作用效果:力使物体获得加速度;第三定律提示出力的本质:力是物体间的互相作用。
《原理》的第一卷中,牛顿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他的“流数书”,除去二十年前曾经写过的关于“流数”的简要论文,他还是第一次正式公开发表他的流数法。
《原理》的第二卷中,牛顿讨论了物体在有阻力的介质中的运动情况。
《原理》的第三卷中,就像一个宇宙建模师,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两大法宝,牛顿把太阳系的各种引力关系做了杰出的总结,证实了木星、火星、地球等行星与太阳引力之间的关系。
以上就是《原理》的主要内容。
《原理》的高度是前所未有的,爱因斯坦说过:“至今还没有可能用一个同样无所不包的统一概念,来代替牛顿的关于宇宙的统一概念。而要是没有牛顿的明晰的体系,我们到现在为止所取得的收获就会成为不可能。”
《原理》一书是人类漫漫历史长河中的瑰宝,显示了人类作为万物灵长的智慧,指引人类向星辰大海的新纪元迈进。
26
万有引力定律的争论
如果要选出最能代表人类这个种族的十本书,那么《原理》一定位列其中。虽然它的第一版只印刷了不到一千册,但如今,《原理》已经发行了不止版,译文几乎涵盖了全世界的每一种文字。
就像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爱因斯坦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刚出版时,理解者甚少,不乏攻讦者。人们对该书的反应不一样并且很激烈,反对者也不乏其人。
当时围绕《原理》的争论,最富有代表性的就是万有引力定律,从质疑到一步步证实,它体现了《原理》被普通人接受并理解的过程,其中还有不少有趣的事情值得一提。
《原理》问世后,万有引力定律引民了巨大反响,成为欧洲学术界的一大新闻。
笛卡尔学派在当时欧洲占据统治地位,该学派激烈反对万有引力理论,万有引力理论从而经受了一系列严峻的考验。
双方辩论的第一个回合是地球形状的问题,这关系到引力定律能不能成立。
牛顿判断:地球由于绕轴自转,不可能是正球体,而只能是一个两级压缩,赤道隆起,像橘子一样的扁球体。然后牛顿的理论遭到了反对,巴黎天文台台长卡西尼宣布他在巴黎南北两地的测量的结果,认为地球弄像一个西瓜。
双方各执一词,认证也不肯服输。
后来,添置科学家先后派出两个远征测量队,一个到美洲的秘鲁,另一个前往北欧的拉普兰德,测定经线的弧长,原本他们去证明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结果却事与愿违,反而证明了牛顿的理论才是对的。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的计算,海王星和冥王星先后被发现。渐渐地,牛顿的理论在科学界取到了统治地位。
27
皇家学会主席和《光学》
年1月,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和瑞典数学家出了一个题目,如今被称为“最速降线问题”,他们向全欧的数学家征求解答。
1月底,牛顿接到了题目,尽管工作繁忙,回到家已经精疲力竭,但他还是工作到早晨4点,把问题解决了才去就寝。
年,胡克去世。此时皇家学会处于日渐衰落的局面之中,经营不善使唤学会趋于破产的边缘,而且连办公场所也几乎不保。
学会内斗严重,造成了分裂与互相反目,自然哲学领域因为会员专注于伪医学研究而被排挤到一边。年11月30日,皇家学会停止了继续下滑的轨道,在那一天的年度理事会改选中,牛顿先被选为理事,接着又当选为皇家学会主席。
后来不少历史学家公认,若不是牛顿当选主席,皇家学会很可能在接下来的十年间解体。
年,一位朋友建议牛顿把他光学方面的成就发表出来,牛顿出觉得此时是出版《光学》一书的最好时机,就这样,《光学》一书正式出版了。
在当时的条件下,牛顿的光学实验不仅设计巧妙,而且完成得相当出色,他的定理都经过了实验证实,体现了他严谨的科学态度。
《光学》一书的副标题是“关于光的反射、折射、拐折和颜色的论文”,这本书集中反映了他的光学成就。
28
巨人的去世
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二版出版了。
年,牛顿年近80岁了,一向身体健康的他也渐渐开始衰老。这一年他生了一场病,无法根治,只能采用食物疗法。
年1月,牛顿旧病复发,已经恶化到不能执行造币厂的任务了。休养了一段时间后,牛顿感觉好多了,不过那里离皇家造币厂太远,上下班太远,经过一番思虑,牛顿辞去了造币厂厂长的职务。
年,《原理》第三版准备出书,牛顿把编辑工作交给了年轻的数学家彭伯顿,这体现了牛顿提携后进的态度。
牛顿称得上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天才:在数学上,他发明了微积分;在天文学上,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力学中,他系统总结了三大运动定律;在光学,他发现了太阳光的光谱,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
一个人只要享有这里的任何一项成就,就足以名垂千古,而牛顿一个人做了所有这些工作。
年3月31日,牛顿在睡梦中与世长辞。
出葬那天,成千上万的市民和贵族夹道相送,人群中弥漫着悲伤的氛围。
牛顿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为他抬灵柩的有首席大法官蒙特罗斯公爵、罗克斯伯勒公爵,以及萨赛克斯伯爵、彭布罗克伯爵等。
4年之后,牛顿的后人为他在教堂一侧建立了一座巴洛克式的纪念碑,上面有一句话:让人类为曾经有过这样辉煌的荣耀而欢呼吧!
诗人亚历山大·蒲析为牛顿写下了这段著名的墓志铭:自然与自然的定律,都隐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说“让牛顿来吧!”于是,一切变为光明。
*作者介绍:趣味生活趴,做有趣的人,记录有趣的事,交有趣的朋友,过有趣的人生。
—THEEND—
如果你也爱生活
请拥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