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系列报道之二何处春风不思

2023/8/29 来源:不详

何处春风不思归

代健第一天到渑池县南村乡南洼村报到,老天就给他出了个难题。

那是年3月,县交通局与南洼村开展结对帮扶,第一书记代健由原来的非贫困村调整到南洼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春雨如帘,汽车在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公路上绕来绕去,小心又迷茫。车子按照导航开到南洼村,用了近一个半小时。快到村口时,一道近乎六十度的土坡横在眼前,稀泥的路,水汪汪泛着亮光,代健只好把车停在路边,挽起裤腿,踩着泥巴,高一脚低一脚,走了一公里多的路,才来到村大队部。

村部是一个破败的大院子,坑洼不平的地面上蓄着一片片水泽,墙角长满荒草,几间年久失修的土坯房,看样子还漏雨。代健拎着背包站在生锈的大铁门前,雨水顺着头发流到脸上,心里比这早春的雨还凉。

先修路吧,这是当务之急。代健一边调整心绪,一边对自己说。第二天就召集村干部开会,立项,发誓要在最短时间内修通村主干道。南洼村是省级贫困村,9个村民小组,口人,村里年青人在都外出打工了,常年在家的不超过口人,且多是老弱病残。听说要修路,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们都袖着手站到门口,踮着脚往大路上看,看修路的大型机械啥时候能开到村里。这些老人有的一辈子也没有走出过村庄,去过县城,心里有很多期盼。

项目已立项,资金却迟迟不到位,总也开不了工,老人们眼里的火星亮了又暗。代健着急了,他不想在村民们中间言而无信,况且,路的问题也是制约南洼村经济发展的锁喉之痛。他一次次开车往返县里,乡里,村里,那条九曲十八弯的山乡公路,他开得游刃有余。

功夫不负有心人,施工队很快开始进驻南洼村,挖掘机、压路机来往穿梭,机声隆隆,代健和村干部一起,跑前跑后,来回照应,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两个月的时间,2.5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全部完工,银练一样盘绕到南洼村口。这回下雨进出村都方便了,代健心里松下一口气。

看看村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代健还是不放心,又联系施工队,一边立项,一边跑资金,两年来陆续修通村级道路13公里,把水泥路修到一家一户门口,又通过单位和运输公司协调,把班车也开进了村委大院。村里的老百姓看着整洁的公路和崭新的客运班车,激动地拉着代健的手说:以前去县城,早上四五点都得起床,再跑七八里路到关底坐车,以后再也不用为去县城发愁了。

但村里的贫困户张英双还是有点不如意,她今年七十三岁了,常年腿疼,她家的院子里没有硬化,下点雨又湿又滑,她眼馋村里的路,说要是自家院子也能铺成水泥地就好了。代健说我来想办法。他和帮扶人一起,请来泥水匠,用三轮车运来水泥和砂,一天功夫就把张英双家的院子硬化得平平展展。张英双的大儿子宋小军,以前上头有检查组来,总是提意见,现在逢人就说第一书记对村里人好,对他家好。

路修通了,得想办法给群众谋点收入,代健心里又给自己定下目标。南洼村坡地多,加上渑池十年九旱的气候条件,代健和村干部认真分析,结合县里“两椒一药”产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决定带领全村百姓大力发展花椒种植。

动员大会开了一大晌,代健坐在台上把嗓子都说哑了,有些村民还是半信半疑。代健说村干部带头种,党员率先种,其他农户还在犹豫的,就直接把花椒树苗送到地头。代健请来县农业局的技术专家,现场培训,加上扶贫政策每亩地种植花椒补贴元,群众的积极性终于调动起来了,当年全村就发展花椒种植余亩,人均3.9亩,5年挂果树木每年收益至少元以上,老百姓实实在在尝到新型农业带来的好处。

如今,南洼村的村民们每天一大早就背起锄头下地干活,该剪枝剪枝,该锄草锄草,该打药打药,再不用村干部撵在后面督促,那一棵棵长着尖刺散着异香的花椒树可都是他们的钱袋子啊。难怪有外地人来到南洼,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花椒树地比自家的院子都干净”。

群众腰包鼓起来了,代健又在思考怎样发展集体经济,“集体没有钱,办啥啥都难”,代健深知这个道理。年,村集体利用扶贫资金开垦荒山亩全部种植了花椒,由于天旱和土质原因成活率不高,他和村两委干部通过外出考察,购回了优质椒苗,带领全村党员群众齐上阵,把这一百多亩花椒地重新又补栽了一遍,还套种了短期作物小米辣椒,并通过局领导积极和江苏交工集团对接协商,联手共建了产业基地,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

经过精心管理,南洼村花椒产业基地的花椒树长势良好,又值盛果期,每年十月彤云一片,椒香扑鼻,摇曳着丰收的喜悦和沉甸甸的希望。秋天,通村的公路上来往奔驰着收花椒的外地车辆,椒农们忙着给花椒称量,打包,装车,小村到处一派红红火火。

南洼村依山而居,择水而邻,黛瓦石墙的农舍和古朴的村落,如遗落在深山的一块璞玉,不经雕琢,自在美丽。为了留住南洼村这份浑朴和天真,在村庄的建设和美化上,代健也颇费了一番心思。

古旧的石磨、石碾、石臼,这些从村民家里收集的废弃不用的古物,变成了村里两个文化休闲广场的主要元素。光滑的鹅卵石铺成弯曲小径,造型别致的树根,矗立成广场风景,巧思慧心,修旧如旧,让广场休闲的群众看得见记忆,摸得到乡愁。

漫步南洼村头,沿路多株景观树葳蕤生姿,干净整洁的党群服务中心,宽阔平坦的综合文化广场,功能完备的健身器材和高杆太阳能路灯,又为这个民风淳朴的小村增添了丝丝现代气息。茶余饭后,老人们坐在广场说着话,聊着天,笑声在绿树荫里传出好远。

“咱南洼村的变化真是太大了,我们回来都快认不出来了”,在外地上大学两年没回家的张强感叹不已。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山穷水远的小村,有一天会变得像城市的花园一样美丽。

“代书记,中午来我家吃饭啊,我给你留着。”

“不吃了,下回吧。你的养老保险金我帮你认证好了啊。”

“代书记,家里种的菠菜摘了不少,一会给你送去。”

“不用不用,周末从县城买有菜,你留着自己吃吧。你托我买的药我也买回来了,下午给你送家里啊。”

“代书记,我给你留的笨鸡鸡蛋,这次一定得拿走。你成天给我送菜送面包,我没啥感谢你哩。”坐在广场的李奶奶颤微微地站起来,代健赶紧上前扶稳,答应下午去拿,李奶奶才放他走。

“代书记,这次脱贫攻坚结束后,你不会回局里吧,咱村人都舍不得你走。”张大爷坐在硕大的石磨盘上,双手扶着拐杖,深陷在皱纹里的眼睛无限留恋地看着代健。

“大爷,我不走,接下来就是乡村振兴了,我要看着南洼村变得更美更好。”

中午时分,我们跟着代健,在村里走着,看着,感受着亲人一般的热络和招待。两年了,代健在这里日夜守望,他是真把南洼当成家了,南洼人也把他当成亲人一样依赖和热爱。

何处春风不思归,偏是这南洼,留住了青山绿水,留住了春暖花开,也牢牢牵系着代健的心。

(华之)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50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