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着陆火星,总共分几步天眼新闻

2023/3/26 来源:不详

白癜风要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4302821.html

哈喽,小伙伴儿们,再过不久是我们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大日子”,前期“追番”追了这么久,终于要到“亲密接触”的一天了,想想是不是还有点小激动呢?

在这关键的时刻,没点儿知识储备怎么能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天问一号着陆火星的几个核心知识点吧,敲黑板,涨姿势啦!

要想着陆火星,总共分几步?答案很简单,三步第一步是“进入”,第二步是“下降”,第三步是“着陆”。

也就是传说中的EDL过程,E就是Entry,进入;D就是Descent,下降;L就是Landing,着陆。目前全世界已进行的21次火星着陆任务中,只有9次成功。

之所以难度这么大,是因为地球和火星之间距离遥远,无线电信号单程时延最长可达20分钟左右,

对于近地轨道航天器,工程师们可以在地面实时监视、实时控制。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可以及时“抢救”,而对于火星探测,航天器以什么姿态飞行,什么时间点火、工作多长、什么时候关机,出现问题如何处置,都需要探测器“自行安排”。

当然,最核心、最关键的是火星大气影响。地球上我们可以通过天气预报知道,明天是刮风、下雨、打雷还是晴天。随时精确测出大气温度、湿度、风速等。

而在火星上,我们没办法预报天气,也不能准确知道火星即时的大气密度、气压、风速等关键信息,而这些参数却直接影响着陆的成败。火星全球性的沙尘暴基本每年都有,持续时间能达几个月;

火星大气密度、大气风场等,随季节、地理位置、着陆时间等变化。

一头扎进不可确知的大气环境,是一半以上着陆任务失败的主要原因。接下来我们就分别看看EDL三个过程中,天问一号是怎样闯关的吧,

天问一号的EDL旅程,从火星大气上边界(距火面约km)开始,总的来说,航天器进入拥有大气层的天体时,有以下几种进入方式:弹道式、半弹道式(或称弹道-升力式)、跳跃式、椭圆衰减式。

所谓弹道式,就是航天器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大气来流方向沿着航天器的几何对称轴方向,进行“正面刚”,此时只有阻力没有升力;除此之外,对升力不加以控制也归于此类。这时的航天器就像子弹、炮弹一样“直奔主题”

这种方式最早见于导弹的弹道设计。我国的返回式卫星,美苏的第一代载人飞船,都是采用此种方式返回地球。

这是航天器最“朴素”的一种再入方式,等于直接从太空“扔”进大气层,这种方式下,航天器气动总加热量较小,但是过载较大,落点精度较差。

半弹道式属于弹道式的升级2.0版,

在此情况下,大气来流方向没有沿着航天器的几何对称轴方向,气体作用在航天器表面,不仅产生阻力,也会产生升力。有了升力的“扶助”,航天器会按一条较为平缓的轨迹下降,有效减少了过载,同时,通过升力控制可以为航天器“定制”航向,从而提高了落点精度,但因为延长了飞行时间,总加热量增大。

中国的神舟号飞船,美国的双子星座均使用此类方法实现再入返回

跳跃式则是在半弹道式的基础上,“升力plus”的轨道设计方法

航天器以较小的角度进入大气层,这样可以产生足够的升力使其“一跃而出”之后航天器再次进入或多次进出大气层,最终达到减速的目的。刚刚载誉归来的嫦娥五号返回舱就是一名优秀的“跳跃”选手,

最后,椭圆衰减轨道则是更加“任性”的存在,

它选择以更加小的进入角掠过大气层,而后“绕个圈圈”再次重复上述操作,每次将椭圆半径减小一点,直至最后落入大气层中,这种方式无法预先选定着陆点,花费时间长,一般只在紧急情况下,作为应急救援使用。

天问一号采用的是半弹道式设计,在进入段要解决两个最重要的问题:一是“进得去”,二是“进得稳”,

解决“进得去”的问题,关键一步就是进入角θ的设置,如果进入角过大,航天器“一头扎进”大气层中,会在进入过程中被烧坏;

如果进入角过小,航天器将会“跃出”大气层,导致无法成功进入。

经过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精密计算,一般采用进入角为十度左右设计再入轨迹,

而解决“进得稳”的问题,就要靠航天器的攻角η设计了,

首先将航天器的质心配置在偏离纵轴的位置上,使其“不稳”,待航天器进入大气层后,气动力矩会逐渐改变它的姿态,

最终,运动方向、质心、压心处于一条直线,航天器便可维持相对稳定的姿态,“抬头前进了”

这个“抬头”角度就是配平攻角。

整个航天器“自我调节”至姿态稳定的过程,也被称为“攻角配平段”。它是航天器“稳稳当当”进入大气层的第一步

随后航天器进入升力控制段,自带的推进机构可以使航天器在一定程度上HOLD住自身姿态,或者改变姿态以调整航向确保“稳重大方”地造访火星

在升力控制段结束之后,天问一号将伸出“小翅膀”(配平翼),通过产生反向气动力矩,抵消质心偏移产生的气动力矩将进入舱“立”起来,把攻角减少到0°,也就是“直面”速度方向,为开伞做准备。

讲到这里,进入段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后续的减速段和着陆段,  我们的探测器又会经历怎样的挑战呢?

来源中国探月工程北京日报客户端

见习编辑申川

编辑张良胜

编审田旻佳杨韬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33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