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追求理想的人,会遭遇什么样困境

2022/12/31 来源:不详

讲了那么多道理的人,为什么自己反而郁郁不得志?

1/6

孔子的第一次失败

公元前年,鲁国发生内乱,34岁的孔子到齐国避难。齐国此时的国君是齐景公,早在几年前就见过孔子,并对他的学识大为倾心,于是经常跟他讨论为政之道。

有一次,孔子在回答如何治理国家时,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国君要像个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个臣子的样子,老子要像个老子的样子,儿子要像个儿子的样子。

这话可是说到齐景公的心槛里了。春秋时,国君把土地分封给功臣,还能让子孙继承,封臣权力大了之后,却常常不听国君的命令。此时,齐国的国氏、高氏、陈氏等几大家族势力坐大,也威胁到国君的统治,所以孔子的这个回答,让齐景公心有戚戚焉。

那该怎么做呢?齐景公继续向孔子“问政”,但孔子这次的回答却让他高兴不起来。

孔子说:“政在节财。”齐景公是个既有政治眼光,又很会享乐的人,让他不用公款大吃大喝,不大操大办婚丧喜庆,国君做得这辛苦,人生还有什么意思呢。

而且,这话不是指着和尚骂秃子吗?

好在齐景公并不在意,不就是说两句漂亮话嘛?喜欢说就让他说吧,还要给他一块封地,让他天天说,年年说,说说我姜杵臼是怎样一个礼贤下士的好国君。

齐景公的心思,大臣们未必知道。齐相晏子,就是那个“晏子使楚”和“二桃杀三士”的晏子,提醒齐景公:

孔子的那一套,不过是用来参加“辩论赛”的,既不能变成法律,也不能教育百姓;他让你“节财”,但他那套周礼,既花钱又费精力,学会了也无法治理国家。

其实,齐景公从来没有想过重用孔子,他感兴趣的,是孔子那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想借重用孔子,给几大家族传递一个信号:老老实实地呆在封地里,不要想耍什么花招。

这个信号可把孔子推到了权力斗争的最前沿,齐国大夫们商量着怎么干掉这个整天“君君臣臣”的孔子,孔子只好来找齐景公。

齐景公好生失望,原来,如果“君不君,臣不臣”,你也没辙啊,反而激化了君臣矛盾。于是就推托自己“老了,说话不管用了”,把孔子逼走了。

想在鲁国之外现实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的第一次努力失败了。

2/6

君不君,臣不臣的年代

孔子的离开,意味着齐景公向封臣们妥协了。几十年后,他终于尝到了苦果。齐景公一死,大夫田乞就打败了国、高两家族,杀了景公的儿子,把持了政权,姜氏的齐国一步步被田氏所取代。

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这两大事件,被司马迁并列为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如果说春秋只是“礼崩乐坏”的话,那战国就是“道德沦丧”了,孔子看到陪葬的俑太像人,都要气得大骂“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如果听说长平之战一次坑杀四十万人,会不会从棺材里跳出来?

听到田氏代齐的消息,无比愤怒的孔子斋戒沐浴三天,见鲁哀公,请求鲁国出兵讨伐,鲁哀公表示见怪不怪,无能为力。

这一年,孔子已经70岁了,这些“君不君臣不臣”引发的惨剧,他也应该早就见怪不怪了。只不过齐景公是他第一次寄予希望的国君,他总能从这个名字中,回想起当年的理想,和那些为理想而奔波的日子。

而另一个既给了他希望,又让他痛心的国君是卫灵公。

3/6

孔子会不会打仗?

公元前年,55岁的孔子开始了他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的生涯,第一站就在离鲁国不远的卫国。

为什么到卫国呢?因为孔子非常看好卫灵公。鲁哀公曾经问过孔子:“诸侯国君当中,先生认为谁最贤德?”,这问题本意是想让孔子拍个马屁,谁知孔子并不鸟他:“最贤德的我倒没见过,相对而言,卫灵公算是不错的。”

在孔子周游列国的国君中,齐景公和卫灵公,对孔子的态度最典型——敬而远之。卫灵公也非常器重孔子,给了孔子在鲁国时的同等待遇,可问题是,没有给他任何实权。

于是失望的孔子离开了卫国。

可相比他后来的遭遇,匡城被围、蒲地遇乱、陈国绝粮七日、郑国与弟子失散……,卫灵公还算是对他不错。所以,孔子周游列国是以卫国为中心来回折腾——外面遇到困难,就回卫国,看卫灵公不爽,就再离开。

每次来,卫灵公都是隆重欢迎,以礼相待,但就是不给他实际工作。

其实,孔子还是有机会的,就是“问阵孔子”这件事,卫灵公这一天突发奇想,向孔子讨教军事上的问题。

这真是一个曲线救国的好机会,孔子完全可以先高谈一次“军旅之事”,能争取到实权,再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也不迟啊。

可是孔子却一本正经地说:“想问我礼仪方面的事,当然没问题;可怎么打仗,对不起,没学过。”

第二天,孔子再次离开了卫国,他实在不甘心——我要恢复周礼,你却问我怎么打仗。

问题是,孔子真的不知道怎么打仗吗?

公元前年,齐国打鲁国,孔子的弟子冉求率领鲁军,大败齐军,权臣季康子盛赞冉求的军事天赋,冉求却说,哪有什么天赋,这是我老师孔子教我的。

是不是冉求故意抬高老师呢?季康子并不这么认为,他想起了二十年前齐鲁两国的夹谷会盟,当时孔子担任大司寇一职,负责会盟的礼仪。

齐国大夫犁弥给齐景公献了一计:孔子是个只知道礼仪的书呆子,不如乘机劫持鲁侯,再向他们提要求。齐景公同意了。

会盟之中,齐人一声“请奏四方之乐”,假扮成乐手的士兵一拥而上,就要劫持鲁定公。孔子早就知道齐景公的为人,有所防备。他一边让事先准备好的人保护国君,一边说:

“不要怕,快杀了他们!齐鲁两国友好,这些都是假扮齐人的夷人,这不是齐国国君的命令。”

孔子的政治理想当然不是打仗,所以他不愿意跟卫灵公讲军事,但真的打起来,他也不是个迂儒。

4/6

晏子与孔子

这个世界上,想做出一番事业的,有两种人。

一种属于典型的政治家,只在乎最后的目标,而不在乎如何实现,在现实政治面前,他们会妥协,如齐景公的丞相晏子。

齐景公信任晏子,但他本人算不上是个好国君。有一天晚上,齐景公喝高了,就跑去晏子家,想跟他一起喝酒,晏子强压住怒火说:自己晚上不喝酒。

齐景公也不生气,一拍脑袋:我糊涂了,喝酒应该找梁丘据才对。

转头就去梁丘据家,两人喝到尽兴,齐景公发出一声感叹:“国家大事有晏子,寻欢作乐有梁丘据,我真特么幸福。”

对于晏子而言,齐景公只能算是个不坏的选择,也要花一半的时间应付那些无聊的事务,所以能不能做出他想要的管仲的成就,真是看运气。

另一种想做事业的人,如孔子。

孔子追求的是自己的政治主张,为了这个目标,他才想出仕,所以在不违背自己的主张的前提下,他可以妥协,可以找南子的关系取信于卫灵公,但如果要用权术,这就是本末倒置,他就不能忍了。

所以,他容不下卫灵公的缺点,有一回,卫灵公与夫人同车,让孔子为次乘随行,孔子认为不合礼数,讽刺卫灵公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又一次愤怒地离开卫国。

5/6

如果孔子生活在现在,会遭遇什么?

孔子师徒就像今天的创业小团队,他们想现实的事业就好像今天的“太空移民计划”,因为孔子太有名气了,大集团和大资本都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听听他们的想法,然后说一声:有空间,有理想,有意思,非常希望和你们这样的团队合作。

孔子刚刚离开,所有人笑得眼泪都掉下来了,“太空……、移民……”,他们是猴子请来的逗逼吗?

大家笑完了,董事长却正色说:“梦想还是要有滴,万一实现了呢?我决定支持这个计划,并命名为伏羲计划,我集团将在未来陆续投入亿美金……”

伏羲计划的发布会上,董事长宣布了第一期的核心任务是研制“区块链专用芯片”。

孔子一听脸色就变了,会后说:“我们不懂区块链,再说,据我所知,亿就算全投进去也未必做得了芯片……”

董事长冷笑一声,不予理会。还是董事长助理理解老板的意思,劝孔子说: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还是要靠资本运作。国家产业大基金反正得投,要投不如我们,国家投了,韭菜才会投。韭菜的钱进来,国家的钱以税收的形式如数奉还,韭菜的钱,至少分给你们三成,之后嘛,你们想去月球去月球,想去火星去火星……”

孔子愤而起身告辞:“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6/6

孔子四处碰壁,为什么弟子还要追随他?

孔子回来了,他的团队看到老师两手空空,就知道事情还是谈崩了。

大家心里不免埋怨,老师啊,您就不能把“太空计划”缓一缓,先解决眼下的温饱问题吗?团队几个月没发工资了,毕竟都个个有家有小的。

尤其是子路,性子直,直接怼上了老师:“原来君子也有走投无路的时候啊。”

孔子多少有点愧疚,只是淡淡地说:“君子走投无路的时候,仍然要坚持,而小人一旦遇上困难,就无恶不作了。”

孔子此时已经从刚才的沮丧中走出来了,为了鼓舞团队的士气,他把大家都叫了过来说:

“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我们这帮人,一点也不比当年马云的湖畔花园十八罗汉弱,为什么会落到今天这幅田地呢?大家畅所欲言,不要有顾虑啊。”

子路急着挽回刚才的话,说:“老师,我认为是我们手段不够聪明,才被人家玩的。”

孔子冷笑一声:“仲由啊,那些失败的创业者,难道一个个不够聪明,不够有手段?”

接着,子贡说出自己的看法,他原来是个商人,自然用了商人的思维:“老师啊,我觉得是因为我们的理想太贵了,别人买不起,还不如打个折,也比烂在手里好。”

孔子对这位商人出身的弟子十万个看不惯,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教育他的机会:“手艺好的工匠,未必卖得出大价钱,难道就要为此降低自己的品格,来取悦那些愚昧的世人吗?”

要谈理解孔子的追求,还得数他最得意的门生颜回,他是怎么说的呢?

“以老师您的志向,天下哪一家能容得下呢?这才是真正的原因啊。知道他们都不会采纳,可老师您还是要东奔西走,只是要给地球人一个机会。只因为自己的理念不适合这个时代,就放弃了,那才是我们的耻辱啊。不被天下接受,这只是天下人的过错而已。”

孔子听得心花怒放,开起了颜回的玩笑:“小伙子,有一天你发了大财,我愿意帮你做管家。”

老师一开心起来,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荒野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我以为,作为一个政治家,孔子不能进行必要的妥协,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可终究是不合格的。

但幸好他还是一位言传身教的大教育家,他的弟子中,子路、高柴、宓子贱、冉求、子贡都在不同国家践行着孔子的政治主张,还编写成了《论语》这样影响后世的作品。没有这些弟子,可能我们今天都不知道还有孔子这个人。

一个坚持理想的人,总有无数人追随他的脚步,总有无数种方式“实现”他的理想。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22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