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洞察号到火星一年,花费近20
2024/11/1 来源:不详中科公益爱心 http://www.bdfyy999.com/bdf/zhongkedongtai/meitibaodao/102471.html
洞察号是NASA在年所发射的一款最新火星探测器,在经过漫长的半年飞行后,年成功到达,随后开展工作。
年是洞察号到达火星1年的日子,美国宇航局放出了一组图片,并在公开会议上做报告,用以说明它在过去的时间里都在忙乎啥。结果,大众看到这款探测器在最近的天的时间中,都在拯救“鼹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洞察号”火星探测器年5月,美国的火星探测火箭“宇宙神V型”在加州顺利发射,这款以探测火星内部为目的的火箭,上面搭载着美国最新研发的火星探测器“洞察号”,这也是人类首个探测火星内部的机器人。
发射成功后的半年,“洞察号”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并开始了预定的工作。在工作的一年时间里,“洞察号”便凭借自己的优良性能和探测技术,追测到数百次的“火星地震”,部分还获取到了震源的信息。
年12月12日,洞察号的首席研究员在一次公开会议上发表了团队的一些发现。报告表示,在洞察号成功着陆后,共监测到场火星地震,这个开创了人类探测火星地震的先河,这也是人类在除地月外,首次在宇宙天体上发现地震的踪迹。
事实上,不仅在火星,星球震动都是一次对该星球内部结构研究的绝佳机会。此前,我国的北大宋晓波团队所提出了地球内核停止旋转或者出现反转的现象,便是利用数次地震所得出的。因此在地质研究和天文学界,地震对于星球的探索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次探测火星的目标便是利用地震来对火星内部结构进行探索,如此前学界提出的火星的内部是否存在类似于地球的地壳、地幔以及地核等部分,内部结构和组成究竟是怎样的等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解答。
虽然,从获知的信息上看,火星的地震是非常轻微的,和地球上的地震有一定的差距,最高的地震的震级约等于地球的4级,且数量较少。但是对于探测究竟是哪里发生地震,绰绰有余。资料显示它位于科柏罗斯槽沟之内,这里可以说是火星上的“东非大裂谷”。
通过现有的资料显示,科柏罗斯槽沟可以说时地质活动的活跃地带。而后续在对这两场较大的地震进行探究时,专家们推断,科柏罗斯槽沟处于地质断层带,而地壳内部的能量沿着断层不断积聚,最终以地震的方式释放。
此外,科学家还发现一个诡异的现象,午夜前后着陆器的下方会释放一股磁脉冲,但是究竟是什么造成这样奇特的现象,科学家们至今没有答案。
除却探测地震,洞察号还肩负着一项重要任务,他需要在火星上打洞,通过打洞,科学家们可以更好的对火星内部进行探索,而携带的温度测量器可以通过锤击的方式抵达火星地下的5米左右。这也是网友们所常谈的拯救“鼹鼠”活动,通过检测内核释放的热量,可以获取火星内部的信息。当然,从逐项数据表明,这一特殊任务进行得不大顺利。
进展并不顺利的“鼹鼠”行动科学家将这一温度测量装置命名为“鼹鼠”,他是由德国的航空中心所研制。其中工作方式如同打井一般,向下刺探,最深可以达到5米以上。原本计划,他可以轻松的完成对地下热能的探测,但是数次尝试之后,这台设备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甚至在第一次的实验中,出现了只打30厘米就无法深入的情况。19年的10月,在着陆的第11个月,“鼹鼠”再一次探测中,还发生了退出地洞的情形。
科学家起初认为,造成这样的情况,可能是探针碰撞或者卡在了岩石上。但是通过对备用设备的模拟中,科学家还原出当时的情景,由于洞察号所在的区域土壤结构较为松软,每向下进行一分,温度探测仪器的支架就会不断的夯实地面。
在不断累积之后,地面的摩擦力降低,此时继续继续可能会形成反冲力,进而把支架弹起。两种力量的交汇,让鼹鼠向下的动力减弱,造成了打洞困难。
当然根据设计,“鼹鼠”本身只能通过小块的岩石,在遇到大块岩石时候,他的力量则会明显被削弱。因此,如果在遇到大块岩石时候,也会发生上述的情形。
正是考虑到了“鼹鼠”的设计,因此“洞察号”在着陆的时候,避开了岩石较多,土壤坚硬的地区。多方权衡之下,“洞察号”的着陆地点是位于“极乐空间”的熔岩平原上,这里无论从岩石层次还是从地表情况,都完美的符合的科学家心中的降落点之选。土地平坦有利于科研设备的部署,少岩石有利于挖掘工作的开展。
尽管,“洞察号”的着陆地点可能由于较多的灰尘和沙土,造成了地面倾斜的情况,但是这些对于“洞察号”的影响相对较小,毕竟它可以容忍在15度左右的表面上进行工作,区区4度对于它来说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但是,岩石的性质和坡度对于安全着陆,仍然是一大挑战。因为岩石和坡度所直接影响的是热流探测仪以及超灵敏地震仪器的工作情况。而且整个探测车所采用的太阳能,如果坡度太大,可能会影响太阳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科学家曾经设想过最糟糕的情形便是探测车的太阳能电池阵列被旁边的大岩石挡住,会影响到阵列的打开。所幸的是,这样的情形并没有发生,“洞察号”以一种完美的姿态平稳降落在指定区域,所有的太阳能阵列得以部署,“鼹鼠”也在适当的时刻,开始了自己的探测之旅。
对于这款德国所研制的热流探测仪“鼹鼠”,整体结构是由机械完成,因此它具有高度的适应性。这对于本次探测工程中关键之一,这项任务从年的2月启动,是首个可以检测地外行星热流移动的仪器。通过对行星的热流移动的检测,科学家可以了解火星演变的规律,推断它如何变成如今这样模样。
尽管经历了多次失败,在年的11月底12月初,“鼹鼠”被正式安放在火星表面,在此之前,人们已经耗费了十余年的时间研究该仪器,如今总算派上了用场,各国对于它可能获取到怎样的信息都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