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着陆后嫦娥四号将在月球种菜开出月
2023/6/23 来源:不详得了白癜风要怎么治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4293352.html
姗姗来迟后,央视新闻30分终于头条播报了“嫦娥四号1月3日10:26成功着陆月球”的新闻。可谓好饭不怕晚,作为人类首次探索月背,谨慎的精神还是需要有的。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后,嫦娥四号将开展一系列的探测和科考活动,据悉,寻找“水”也是本次探测的重要任务之一。除此之外,最令人欣喜的是,嫦娥四号所携带的“月面微型生态圈”装置,将在月球表面尝试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通过种子生长成为植物,供给动物食用的一整套微循环生态圈。可以说,我们不但能看到首个在月球诞生的“蚕蛾”宝宝,还可以看到人类在月球上开出的第一朵花!
月面微型生态圈装置实体这个被称作“月面微型生态圈”的装置,是由重庆大学带头实施的一项科普项目,是从全国几百个项目中优选出来的,具备后期重大使命的的项目。该装置由铝合金制造的圆柱形容器,重约3kg、高18cm、直径16cm,总共有数百个零件构成。容器内装有:土豆种子、拟南芥种子、蚕茧、水、土壤、空气等生物生长的必须品,同时还装有摄像头、透光光纤、数据传输接口的装置。
如果你看过马特达蒙的《火星救援》,你一定对“火星种土豆”这个梗历历在目。而这个微型生活圈就是要在嫦娥四号着陆后的天内,通过容器顶部光纤,让月球的光线照射到容器内,使得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出氧气和碳水化合物供给给蚕茧等昆虫卵,促进幼虫发育,昆虫的呼吸作用和粪便垃圾又反过来提供给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构成一个完整的微生物圈,最终目的是让昆虫破茧成蝶、种子在月球开出美丽的花朵。
专家介绍月面卫星生态圈由于月球表面的温差过大,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相差接近度,因此该容器的保温设计要求格外地高。各高校整合了机械、控制、环境、生物、材料、能源、光学、通信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对电池等能源提供及温度控制方面做了严密的分析,并模拟月球环境、湿度、微重力等进行了大量测试,最终制成了这个“在月球开花”的微型容器。
您也许不知道,这次实验并不单单是一次科普,中国致力于在月球打造长期居住的月球基地,而食物的自给自足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环。如果本次实验成功,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中国的月球基地,将可以建设大规模的生态圈基地,并有能力大面积生产“土豆”等作物,保障我国月球基地计划的实施,甚至对火星及更远深空的探测提供了支撑。
嫦娥四号着陆后发回的首张月球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