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出脱贫新希望贵州天柱县探索农业

2023/1/22 来源:不详

位于云贵高原和湖南省洞庭湖平原缓冲带的贵州省天柱县,冬日,一派银装素裹。

走进该县凤城街道雷寨村果蔬生态园,棚外天寒地冻,棚内暖意如春,草莓鲜嫩红润引人,迎来络绎不绝的采摘高峰。

看乡村美景,长农业知识,享采摘乐趣,12岁的小杰与父母一边拍照,一边采摘,开心不已。

“一季草莓胜过种三年粮。”种植户杨秀银喜不自禁地说,自己投资60万元建起大棚,通过电能升温,种植反季节“有机草莓基地”,亩产量达公斤。

游客到草莓基地采摘草莓

调结构——做香花卉文章

近年来,天柱县致力发展城郊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投资11.8亿元,流转11.47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农业嘉年华”为主题打造的4A级农业示范产业园景区,通过“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融入智慧旅游、智慧农业与健康养生创新理念,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农业休闲旅游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贵州省首个国家农业公园。

年11月,成功引进昆明郑继兰花卉公司从事花卉种植及加工项目,建成集科研、研发、生产、经营、出口为一体的1万亩现代观光产业园,为毗邻村寨多贫困户提供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目前,该公司已种植火星花、三色堇、绣球花、虞美人等亩,陆续开放的鲜花姹紫嫣红,与美丽的乡村风光交相辉映,游人穿梭在花卉间,赏花、拍照。

凤园花开,游客携家带小前往观光。(龙胜洲摄)

随着新兴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的兴起,当地的村民纷纷将自家民房改建成农家乐餐馆,将厢房改装成铺面,楼房改成旅馆。公路沿线的居民也陆续建起休闲屋,搞起了“路边经济”。

周边的精品水果园、生态蔬菜园也纷纷拆墙向游客开放。“不用上市,每天在园子里都能卖二三百斤菜呢。”蔬菜种植户杨细妹高兴地说。

连日来,仅该农业示范产业园景区,日均吸引名以上游客前来赏花消费,实现旅游及销售综合收入4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年,天柱县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景点(包括农家乐)超过个,年接待旅游量突破50万人次,综合收入超过2亿元,从业人员近人。

东风村寨门。(陈光昌摄)

增效益——做活田园文章

坐落在清水江畔一个山凹里的蓝田镇东风村,几年前,还是天柱县出了名的空壳村和县级深度贫困村,一半以上的村民居住在偏僻的山寨,这里既没工厂,又没产业,村民以传统方式种植水稻和玉米为主。

东风村罗汉果基地。(王岩弟摄)

数据显示,年人均收入不足元,东风村户农民,仍有户未脱贫,相当于4户农民中就有1户是贫困户。

日前,记者来到这个少数民族聚居的村落,远远眺望,白墙青瓦的民居错落有致,门前田坝上产业成群,各种“花样”的观光园、休闲园、体验园给农民带来一定增收。

近年来,东风村大力推进农旅融合,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等资源,采取“农业+”“生态+”“互联网+”等模式,发展集种植养殖、农事体验、休闲观光、乡村振兴等于一体的各具特色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把“种庄稼”变为“种风景”,让农业区变成观光区、田园变乐园,吸引周边省市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东风村葡萄基地。(陈向坤摄)东风村葡萄基地。(陈向坤摄)

据东风村总支书记张美椿介绍,如今东风村的农事休闲体验园规模越办越大,种植体验园有黄精白芨余亩,四季果园亩,提子亩,牧草亩,百香果亩,食用菌10万棒。养殖体验园有荷花鱼亩,种草养牛头,林下养鸡4万多只。

张美椿告诉记者:“目前,全村拥有规模以上农业专业合作社6家,小型、微型种植养殖合作社20多家,兴办农业产业30个,年产值达7万元,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9多元,高于全县农民纯收入平均水平。”

青山翠竹环抱的南康村。金可文摄

保生态——做好绿水文章

不久前,内蒙古的斯琴毕力慧一家人来到天柱县凤城街道南康村,一路参观古朴的木楼建筑,赏生态园红豆杉,用随身携带的马奶酒壶,上山取酿在楠竹里的竹藏酒品尝,喝一口叫一声“塞因,苏日黑!”(意为:好,太厉害!)。

明代万历二十三年(年),南康是天柱守御千户所的“高坡哨”,属明清“四堡八哨”之一。

竹藏美酒。(金可文摄)竹藏美酒。(金可文摄)

南康村多人,座落在米海拔的群山之间。过去,村民捉只鸡下山去换油盐钱,得翻山越岭走8公里山路。全村90户农民就有69户是贫困户,是全县一类贫困村。

年,村里先富起来的几位农民先后投资0多万元开发乡村旅游,主打“生态牌”,做“旅游”文章,精心打造红豆杉生态园、红茶基地,为村民提供股份合作和就业。

南康“天竹红”酒窖。(金可文摄)

他们与村党支部商议创设了“生态股”,以解决村民入股难的问题。“生态股”规定:村民只要保护好自留山的生态,就可以享受公司3万元股份;每栽种株红豆杉苗另加1万元股份;不乱砍伐树木还可获得0元股份;保持好自家院内外清洁,再奖励元股份。

“生态股”分红场景。(金可文摄)

保护好生态,在公司拿到股份,年终可以分红,南康村民享受到了绿色生态释放的红利。

南康村通过土地集中流转、引进人才和激活民间资金,建成集创收和观光于一身的1亩红豆杉园、亩红茶园、亩楠竹林等近10个品种的生态风景基地。当地村民既种庄稼又种“风景”,年接待游客达3万人次,村民一个个吃上了“旅游饭”。

村民在采摘红豆杉果实。金可文摄

本内容素材来源于金色天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24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