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是投资家,而马斯克是企业家北大教
2023/10/23 来源:不详巴菲特是投资家,而马斯克是企业家。本文作者为北大国发院金融学教授徐远,以下是文章原文:金庸说:人生就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马斯克说:‘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巴菲特说:‘护城河理论依然重要’。马斯克和巴菲特的差异,可以用职业的不同来解释。巴菲特是投资家,走价值投资的路线,稳健是第一位的,当然要分析商业稳健性。马斯克是企业家,在一个高度创新的行业里打拼,冒险是份内的事情,无法追求稳健。不管前景如何,特斯拉都已经改变了电动汽车行业的格局,是一个了不起的企业。特斯拉是电动汽车行业的鲶鱼,搅动了电动汽车行业的江湖。我看空特斯拉,因为投资者的动机很纯洁,只有赚钱。前文讲到,特斯拉的股价很高,风险很大,三年之内至少腰斩。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是特斯拉的股价飙涨,马斯克的IP作了多少贡献?这个问题很难量化,但是马斯克是推特红人,是当今世界最大的IP之一。他身上的巨大光环,难免会影响人们对于特斯拉汽车,对于特斯拉股价的判断。马斯克有很多惊人之举,比如发射火箭,殖民火星,脑机接口,星链计划,超级高铁等等。因为这些都超出商业公司的常见领域,有突破科技前沿的意思,所以很多人喜欢马斯克身上那种“仰望星空”,“推进人类进步”的色彩,马斯克也获得了一个“硅谷的钢铁侠”的美称。坦白说,我自己也有一点喜欢马斯克,不过不是因为他做的这些事情,而是因为他做事的方式。每一件事情都可以具体分析,拆开了揉碎了分析,优点缺点展开分析,不需要谈喜欢不喜欢。我喜欢马斯克,是因为他过的那种生活,不按常理出牌,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喜欢他,是因为自己做不到,做不到那样的天马行空,无所顾忌。生活在别处,我们总是向往一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幻想能过另外一个人生。尽管如此,不得不说,马斯克的很多言论和行为,中短期的商业价值很有限,炒作色彩比较浓重。比如说火星殖民,发飞行器到火星上去探测。这件事情,我觉得作为探险和科研都无可厚非,但是它的商业价值很低,在可预见的将来几乎为0。我们小时候都学过,火星并不适合人类居住,昼夜温差大,大气含氧量低,有毒气体含量高等等。火星探索的科研价值当然很高,但是火星的居住价值是看不到的。我自己因为研究过很多年的城市问题,土地问题,知道地球其实是不缺土地,不缺水的。地球资源的紧张,其实是管理水平、技术进步的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比如很多人担心的能源问题,其实很快就解决了。有了这个背景知识,我们就知道殖民火星这个事情,从人口居住的角度来说,不但没有可能性,也没有必要。它有探险的价值,科研的价值,但是也仅此而已。有人担心小行星撞地球,探索火星给地球留一个备胎。对于这样的说法,这样的小概率事件,我只能笑笑。等到那一天,怎么知道小行星只撞地球,不撞火星?马斯克谈的这个殖民火星的事情,离炒作太近,离商业太远。下面重点说一下马斯克和巴菲特的交锋。两位世界级的商业领袖,在推特和采访中,有好几个来回的交锋,不乏火药味。我专门梳理了这个过程,做了一张表,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梳理完了之后,有两点是比较清楚的。第一,是马斯克发起了这场论战,巴菲特有迎战的意思,也有避让的意思。第二,巴菲特的言论没有失分寸,比较体面,但马斯克的攻击性比较强,到后来甚至有人身攻击的嫌疑。这句话有点重,所以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过程。年5月3号,马斯克在特斯拉的财报会议上,说巴菲特的护城河理论是非常愚蠢的概念,是退化的思维方式。言下之意,像特斯拉这样的高科技公司,护城河理论是不适用的。我们都知道电动汽车领域竞争激烈,特斯拉并没有很宽的护城河,马斯克这样说,大概是一种辩护。时间有点巧,两天之后就是巴菲特的年度股东大会,巴菲特不得不做一点回应。巴菲特回应的时候,还是蛮客气的。巴菲特说,科技领域的发展的确使一些公司的护城河变得脆弱,但冲击并不发生在每一个行业。比如在糖果这样的传统行业,马斯克应该不是我们对手。巴菲特的意思,是说你科技行业不太一样,传统的护城河理论不能直接套用,但是对于传统行业,以前的理论还是适用的。巴菲特的回应,其实是把问题大而化小,不想正面冲突,是一种退让的姿态。这里我加一点评论。我个人的观点是,护城河理论依然是适用的,但是对于护城河的理解可以有所变化。传统企业的护城河,可以是企业品牌,可以是用户粘度,可以是专利保护等等。对于科技前沿的企业而言,最好的护城河是技术上的优势和别人追赶你的难度。我自己的看法是,特斯拉的技术优势不明显,护城河很浅,但是不能因此否认护城河的作用。在之后的采访中,巴菲特也一直称赞马斯克是“革新者”,“卓越的企业家,但是还有提升的空间”,在被问如何看待马斯克“推特红人”的作风时,巴菲特直言“没有必要这么频繁地发推”。可能是这个委婉的批评,引发了马斯克进一步的回应。在之后的采访中,马斯克说巴菲特的工作虽然很重要,但是“非常无聊”,说太多的聪明人选择金融和法律专业,投身制造业的精英太少。这句话听起来很容易引起共鸣,也会吸引一些粉丝。但是坦白说,我并不同意。首先,投身制造业的精英其实很多,只不过制造业不吸引眼球而已。马斯克作为制造业精英吸引眼球,反而是异类。美国、欧洲的科技很发达,制造业也很发达,高端制造业尤其发达,有很多核心技术,并不是浪得虚名。制造业往往需要很多技术积累,从事制造业的精英往往默默耕耘很多年,然后还要继续耕耘,保持竞争优势。这些精英不像马斯克一样风光无限,其实也是制造业的特点决定的。其次,职业之间并没有高低贵贱,还是要尊重个人的自由和选择,才会有持久的进步和繁荣。美国是个高度自由的社会,如果抱怨从事制造业的人太少,难道要进行计划经济?美国对于基础研究,对于科技行业,对于制造业已经有很多扶持。实际上,美国受益于强大的金融业,法律专业,马斯克本人也是受益者。后来,马斯克进一步批评巴菲特把自己塑造成一位睿智长者,但是实际上配不上这份荣誉。他说:“巴菲特成功建立了一个和蔼老祖父的形象,但这很可能过于夸张了。”从旁观者的角度,我觉得巴菲特始终很克制,马斯克的话有点过头了。巴菲特捍卫自己的护城河理论无可厚非,同时也多方面称赞了马斯克,只是委婉说没必要发那么多推特。但是马斯克方面,已经有明显的人身攻击的嫌疑了。一个是做投资的,一个是做企业的,没有高低贵贱,没必要怼人家。这让我联想到一种炒作的办法。假如你刚出道,名气不大,想急着出名怎么办?很简单,去怼一个名气很大的人。比如一个年轻的“经济学家”很想出名,怎么办呢?一个办法是勤勤恳恳做学问,很多年以后学有所成,名气慢慢就起来了。可是很多人坐不了冷板凳,不想花功夫,怎么办呢?就炒作,说一些出格的话,迎合大众情绪。炒作中还有一个办法特别有效,就是去怼著名的经济学家,比如去怼林毅夫,张维迎这些特别有名的人。怼来怼去,就出名了。其实这样的炒作没多少意义,只不过骗取流量而已。潮水退去,会发现沙滩上什么也没有,不过是一场虚空。然而,马斯克还不太一样,他本来就很出名,不需要炒作。我理解马斯克的言论,有两层意思。第一,他本来就是这么想的,也就这么说了,他不是很在意别人怎么看。纵观马斯克的生平,他本来就是一个闯劲十足,特立独行的人。第二,他的言论,客观上吸引了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