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会谈丨包信和杨培东郑南峰陈立桅
2022/7/14 来源:不详来源:墨子沙龙(ID:MiciusSalon)
嘉宾:杨培东、郑南峰、陈立桅
主持人:包信和
视频
了解前文提要,推荐阅读:
杨培东演讲:液态阳光(点击阅读)
郑南峰演讲:怎么样让化工更绿色(点击阅读)
陈立桅演讲:电池的前世今生(点击阅读)
图文
提问:几位教授好,我是催化方向的研究生,我对刚才杨培东先生讲到的液态阳光非常感兴趣。我想问您合成的催化材料,它在地球甚至在火星上,如果想要大规模部署,是不是仍然存在壁垒?
杨培东:这个主要有两点,我们现在在高比表面半导体用的催化剂有两个。一个是生物催化剂,是一个全细胞的细菌,就是从自然界当中拿回来的细菌,这个是很容易培养的,在我们实验室,几十个一批小规模的在做,这个很容易,没有什么壁垒。另外一个半导体是我们实验室自己合成的一些金属催化剂,这部分从选择性上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跟生物催化剂还不能比,而且它到大规模的应用,可能距离稍微远一点,尤其是在二氧化碳转化上面。所以要大规模应用,应该是先从高比表面的半导体和生物催化剂的一个界面来开始,应该说完全可以做商业化的讨论。
包信和:我刚才也有一点没有听懂,你说从二氧化碳进入光的催化变成甲酸,光的效率有百分之八到九,这是什么意思?
杨培东:我们通常所说的效率是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因为一般来说,比如说太阳能电池,是从太阳能到电能的转化,基本上硅电池做到20%多。我们通常所说的人工光合作用的全反应,是二氧化碳、水、太阳能转化成化学品加上氧气,能量转化效率就是多少太阳能进去,有多少化学品出来,计算化学能,就可以计算转化效率。
包信和:这一点是肯定的(百分之)八到九?
杨培东:对,这一点不仅仅是我们实验室,哈佛的另外一个教授基本也能够做到。就是能够做二氧化碳到甲醇、天然气,能够做到八个百分点。好像哈佛的一个实验室,能够做二氧化碳转化成丙醇,能够达到8%-10%的样子。
包信和:这里面有牺牲剂吗?(注:牺牲剂,是通过自身损耗来减少其他化学剂损耗的廉价化学剂)
杨培东:我所说的完全是全反应,没有牺牲剂。因为的确很多实验室做半反应都会有牺牲剂,用牺牲剂的话基本不能计算转化效率。
包信和:这个颠覆了我的一些观点,我想8%-9%(的转化效率)应该有一些商业化的可能性。
杨培东:生物催化剂我们是在讨论商业化。
提问:请问杨院士,人类是否已经透彻了解了自然界中光合作用的生物机理?另外,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叶绿素,对于我们基于半导体模拟光合作用有什么指导意义?
杨培东:我们在很多年前,一开始考虑要怎么设计人工光合作用体系时,完全是跟大自然学的。自然界中绿叶里的光合作用,在过去几十年当中已经摸的比较透彻。我刚才所说的光系统Ⅰ和Ⅱ的双光子吸收,加上两个氧化还原的半反应,什么样的活化中心,这里面都已经摸的很清楚。我们所做的就是学习绿叶植物光合作用,设计高比表面积的半导体,跟两类催化剂,这两类催化剂要到实验室里去摸索。所以应该说,我们现在正在利用我们对自然界的光合作用的理解,来设计人工光合作用体系,这里面还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只走了第一步,证明了这是可行的,而且效率还不错。刚才那个同学所说的商业化,其实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第一,实验要扩大化,第二,稳定性要增加,第三,选择性要增加,这里面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所以我们只不过是在学习自然界光合作用中走了第一步。
提问:您刚才提到的火星计划让我们非常神往,人工光合作用的转化效率达到了8%到9%,用到了生物催化剂,是细菌,那是不是要考虑细菌能否在火星上面存活的问题?
杨培东:在整个宇航局中心里面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负责在一个可运行的条件下做人工光合作用。首先,我们知道火星表面的辐射很强,将来人类要在那里生存,辐射要屏蔽,这是一个事情。第二,如果部分不能屏蔽,还要考虑辐射所引起的基因转变。比如说有一个细菌这次产生的是乙酸,一旦它经过辐射以后基因转换了,可能就产生了别的东西,这是接下来肯定要考虑的问题。因为从转换效率跟选择性来说,现在人工光合体系当中的确是生物催化剂走在前面,所以这是先会被试验的一个体系。
提问:我想向郑老师提一个问题,您刚才说的工作是个非常漂亮的工作,一般卤素在还原反应中非常容易脱掉,这在有机化学中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如果把您讲的这个反应引入到有机化学实验室,或者引入药物化学来做,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我有一点不明确,它的反应条件怎么样?
郑南峰:反应条件都是非常温和的,一般是在一个大气压下,有些甚至是在常温下,因为我们已经实现了工业化。但是我们可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