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蓝溪荒野生存记

2022/11/13 来源:不详

0

看多了“荒野独居”视频片,我们这群家长哭着喊着要把孩子送到野外,去体验一把荒野生存的味道。

往年五月的福州已是暑热季节,今年却是句芒逗留,乍暖还寒,一幅春深不去的样子。

毕竟春到尽处,山上的毛笋已经长成新竹,河里的鳑鲏、马口换上了彩色衣裳。每一片绿色的山野都是生命的召唤,走进去,你会觉得浑身都是力量。

我们做了充分准备,给又长高的孩子买了溯溪鞋,还添置了工兵铲、手据、打火石、粘鱼网,加上原来就有的帐篷、天幕、简易桌椅,汽车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

福州,素来只是旅游过境地,人们从这里转机、转车,去往行程的下一个目的地。可能因为这座城市没有福建北部丹山碧水的瑰丽,也没有闽南海边钢琴小岛的精致吧?但是,这座群山包围之中的城,离森林只有30分钟不到的车程,自有她独特的南国风情。

我不知道全国有多少省会紧挨着森林。福建近70%的森林覆盖率,四季温暖,没有本地人炫耀自己的家乡如同花园,倒是会自豪地告诉你“我家住在水边”。

有森林的地方就会有水。有时是一条山涧,有时是一个湖泊,或者一泓清澈明亮的泉,只不过她们都低调的很,就如福州这个城市一样,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

我们就在这个春天一般的夏天清晨出发,去福州郊外的鱼蓝溪寻找她低调的奢华。

02

鱼蓝溪是一条宽度不过数米的山涧,夹岸树木遮天,涧里水流平缓,清澈见底。水稍深处,呈现出了蓝的基调,辉映着涧底色彩斑斓的小石子,暗合了“鱼蓝溪”这个色彩感十足的名字。

鱼蓝溪源于寿山乡芙蓉村附近,溯溪而上,兴许可以捡到寿山石、芙蓉石,甚至名贵的田黄石也未可知。不过,我们此行的目的是荒野生存,捕鱼、摸螺、野外生火、烧竹筒饭、烤地瓜才是应有之义。

于是我们选择了在鱼蓝溪汇入桂湖溪附近的河滩安营扎寨,这里河面宽阔、河滩平坦,取水方便,用火安全,只是河水稍嫌浑浊,可这何妨,水太清了哪会有鱼?

大人和孩子搭配,分成几个小组。一组搭棚垒灶,一组上荒山砍伐竹子,还有一组下河挂网。

桂湖溪两岸高山耸立,大树成荫,偶尔可以遇到三蹦两跳蹿到高高树梢上的小松鼠。毫无人工雕琢痕迹的自然风光,让人感觉不到任何历史气息。没有历史的负重感,身心就特别容易放松。兴许一百年前、一千年前,这儿就是这个样子的吧?这对于有着数千年历史的福州来说,难能可贵。

溪的南岸有一片荒弃的竹林。老死的竹子斜倒在林子里,成了蚂蚁的新家;今年的新竹已经展开了枝叶,生命的延续永不止步。锯起竹倒,一伙儿功夫,几个烧饭的竹筒做成了。下山时,孩子们还顺手拖回了几棵干枯的竹子当柴火。

挂网要涉入深水区,自然是大人的事情了。水太深,裤脚挽得再高也没有用,整条裤子都湿了,不过没有人在乎溪水的冰凉。

孩子们也没有闲着,为在溪里挂网的大人欢呼过后,转身就到水浅处摸螺。

桂湖溪的螺叫山坑螺,呈圆锥形,如小手指大小,乌黑发亮,看着亲切。书上说秋食山坑螺能清肝明目、祛热补肾,神乎其神的。

垒灶的小伙伴不知道从哪里捡来了几块平整的方砖,简简单单的摆放,就组合成了一个简易的火灶模型,再用工兵铲挖空底部的泥土,就可以生火了。

火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如果把荒野生存理解成暂时告别文明的高级阶段,那如何取火体现了其中的诚意。在这凉湿的河滩上钻木取火太费时间,用打火机又嫌投机取巧,于是选择了打火石。

备好纸张、枯草和干柴后,大家轮流动手,感受打火石划过金属片的感觉。火星从摩擦中产生,越来越密,越来越烈,就如我们对这群孩子的期望,终于点着了希望的火种。

03

竹筒在火苗上滋滋做响,偶尔有几滴汤水溢出,浇在炽烈的火焰上,旋即化成几缕黑烟。大约30分钟过后,饭香飘出,该是熟了。

取下竹筒,揭开切口,可以看到饱满丰盈的饭粒。这种柴火烧就的米饭,又多了竹子的清香,引来饥饿的孩子们的争抢。

我们没有制止。生活在荒野,活下去是头等大事。要让Ta们慢慢明白,礼让与谦恭作为文明社会的行为,其底层逻辑却是个体的生存之道。

也有乖巧的孩子,自己抢了一碗之后,还不忘为父母再抢一碗。

埋在火堆下面的鸡肉和地瓜也熟了,剥开锡箔纸,热气腾腾。先抢到的孩子用嘴巴吹了又吹,小心翼翼地塞进嘴里,还是被烫得热泪盈眶。

收鱼了。拉出水面的鱼网泛着点点银白色的光芒,那是马口、鳑鲏,还有石斑鱼和石爬子。孩子们在岸边欢呼着,鱼儿在网里挣扎着。要告诉他们,人与鱼一样,撞上了生命之网,就注定逃无可逃。

等到干煎野生河鱼配山坑螺汤上来的时时候,大家肚子又饿了,不过这次没有上演全武行,而是君子般的温良恭谦让,唯一的原因是鱼就那么几条,开抢意味着大多数人都吃不到。

当一个人终日都在为填饱肚子而忙碌时,他便没有余力去思考接下来的生活。我们的父辈多数如此,他们的伟大在于,无法安排自己余生的时候却安排了孩子的余生。

等到我们也成了父母,就必然义无反顾地继承了这种优良品德。于是,我们的孩子就从小被催赶着做这个、做那个,满是焦虑,失去了安静。

长大后,他们也如我们一样,习惯匆匆、一生都在赶路吗?

淡红色的夕阳光透过鱼蓝溪两岸翠绿的树叶,轻轻落在我们仰起享受的脸上。我们在河滩上细品点心,慢饮细茶,回忆着童年和青春时代。

我享受这样的节奏,能让我们不再催促孩子,让ta们能按自己的节奏,安排自己的活动。

流出鱼蓝溪的清水,在桂湖溪里也变得浑浊了。再经过下游的潘渡溪和敖冮,最后注入东海时定然也是咸涩不堪。

你会想到,人生就是一段一段,一程一程的,最终都会走向同样的结尾,重点是中间的旅程,经历了怎样的风光。

04

夕阳西下,倦鸟归林。

我们收拾装备,捡拾垃圾,顺着溪流的方向回城。孩子在车里睡着了,甜甜的。看着他,我心里又产生了一丝负罪感、羞耻感,或者说又为他的未来焦虑了。

今天中午有消息,孩子的玩伴——“少年特种兵训练营”的孩子们参加“海峡两岸全民健身徒步旅游活动福州马尾站”比赛,包揽了前0名。

或许,不必用我们的尺子量别人,也不必用别人的尺子量我们。

(福州山野溜娃记之三)

推荐阅读:

又见鼓岭

福州山野溜娃记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17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