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王炸,独行月球能让国产电影走向世
2022/11/9 来源:不详从《夏洛特烦恼》之后,开心麻花电影似乎出现了一种台阶下降趋势:叫好又叫座,叫座不叫好,不叫好也不叫座。
《独行月球》上映前,沈腾和马丽这个经典又熟悉的组合并没有引起多大期待,可能唯一会让观众放心的就是这次的“含腾量”饱满不忽悠了。
估计谁也没想到,《独行月球》从点映开始票房就一路飘红,几乎呈现一边倒的“王炸”模式,碾压了整个暑期电影市场,就算让再保守的人预测,估计都敢喊出“五十亿”的数字。
在笔者看来,《独行月球》在国内取得票房胜利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也没有值得大书特书的意义了,毕竟近些年来国产电影在国内爆票房的景象已经司空见惯。
真正让人感到振奋的是,《独行月球》可以成为一个里程碑,中国电影也可以走向世界的里程碑,五个理由可以证明。
一、科幻制作水平
为什么国内电影之前涉足科幻片的作品不太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科幻片制作水平不一定够。
我们比较擅长的喜剧片、动作片、都市片都可以实景拍摄,大不了花钱租场地,但科幻片需要太多的特效,而且特效还不能像八十年代《西游记》那样简单,这个难度相对比较大。
此外,在太空服、月球车、太空舱等道具方面,我们的经验也不是很足,不是做不出来,而是不敢保证做得像真的那样。
拜国内电影工业狂飙突进所赐,也是拜我国航天事业大踏步发展所赐,如今我们终于可以做出媲美好莱坞的科幻大片效果了,前有《流浪地球》,后有《独行月球》。
而且,《流浪地球》虽然也是科幻,但那部电影相对来说距离现实科技要远很多,《独行月球》中的科幻效果其实距离现实科技并不算太遥远,不论是月球车、空间站还是返回舱距离我们都很近。
这样一来,虽然《独行月球》制作道具时可以参照现实中的太空科技产品,但也给制作标准带来了更严格的要求。
于是,我们在《独行月球》里看到了不仅可以媲美好莱坞同时也可以对标现实科技的科幻道具,这些画面和效果如果拿到国外放映,相信有不少国外观众会认为这也是好莱坞的作品。
二、科技常识的运用
科幻片分硬科幻和软科幻。
软科幻的重点是“幻”,也就是幻想,软科幻是指一些距离现实极其遥远甚至不可能实现的科幻电影,如《星球大战》、《流浪地球》这些。
硬科幻的重点是“科”,也就是科技和科普,硬科幻是指距离现实不太远甚至触手可及的科幻电影,如《火星救援》、《天地大冲撞》这些。
像《星际穿越》这种科幻大片则属于软硬科幻结合,理论上属于硬科幻,但五维空间和奇点距离我们还是太遥远。
《独行月球》本质上属于硬科幻,相对来说,硬科幻比软科幻要难,因为电影里的飞船要有真实感,科普知识也不能离谱,像《火星救援》那样在火星上刮大风暴的穿帮情节尽量不要有。
首先,《独行月球》的故事背景是没有问题的,地球发现将要撞上地球的小行星,开启月盾计划,用核弹轰击小行星,这些情节别说在科幻迷们那里早已经耳熟能详,甚至在世界上也已经存在相关太空防御计划。
其次,《独行月球》中关于月球的一些常识是没有问题的,比如独孤月想到的“太阳永不落”方案就是依据月球自转相对较慢的常识,月球几乎一个月才自转一圈,独孤月驾驶月球车可以超过自转速度,也就能实现“日不落”计划。
还有那只叫“刚子”的袋鼠,一开始笔者就想不明白,为什么《独行月球》编剧会想到让一只袋鼠陪着独孤月,难道刚子除了打架的功能外还有其他用途。
直到独孤月为了救刚子一起陷入绝境时,笔者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月球的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以袋鼠强大的肌肉和惊人的跳跃能力,月球简直就是为刚子量身定做的快速赛道。因此,在独孤月还没想到答案时笔者就在电影院嘀咕起来:让袋鼠背着他跑。
当然,电影里独孤月选择了更酷的滑沙板模式,让刚子拉着他跑,而且还利用了灭火器的反向喷气能量。
可见,《独行月球》充分利用了观众耳熟能详的多种科普知识,将其融入剧情,实现了一个硬科幻电影的素质,这比《流浪地球》更有说服力。
三、想象力和细节
虽然《独行月球》是硬科幻,但如果用开心麻花团队完全按照硬科幻的路子拍电影则显然有点儿浪费人才,对于开心麻花团队来说,他们还拥有一个软科幻的路子,想象力。
地球毁灭和人类求生,这种情节在科幻片里到处都是,能不能拍出特色是一个难点,《独行月球》在遵循相关科学常识的前提下,设计出了不同人群面对命运前途的不同面孔,比如黄子韬饰演的那位青岛顶流明星。
由于电影篇幅有限,地球幸存者的戏份不太多,但几位演员代表的几个人群在情绪和心理上的变化还是很饱满的。
独孤月在月球基地里的孤独生活怎么安排也是一个难点,《火星救援》让马特·达蒙种土豆是一个不错的想法,《独行月球》反其道而行之,不让独孤月单纯为了吃饱饭而奋斗,而是给他找了一个袋鼠陪伴,还让他们不打不相识。
袋鼠这个角色的设计除了为后面的月面狂奔做铺垫外,还可以更加突出独孤月的孤独和陪伴的宝贵,一个人和一只动物要比两个人尤其是一男一女更能突出主题。
《独行月球》还有一些小细节和台词上的设计非常用心且有想象力,比如吴京的乱入,据说黄才伦的台词是一句外插花,当所有观众都认为他会说《流浪地球》时,他却突然蹦出一句《杀破狼2》,效果杠杠滴。
当然还有影片末尾,当马蓝星和独孤月一起站在月球表面遥望地球时,虽然观众知道独孤月已经不在了,那个没戴头盔的他只是马蓝星心中的念想,但在画面处理上,《独行月球》依然将他的影子处理掉了,瞬间把画面悲情效果给拉满了。
四、多元素融合
《独行月球》上映后,有不少观众对《独行月球》定位为喜剧片感到“惋惜”,认为该片的硬科幻色彩同样非常浓厚,说成是喜剧片有些“糟践”自己。
按照一般看法,科幻片显然要比喜剧片显得高大上一些,但国内电影市场对科幻片的接受程度显然不如喜剧片那么深,如果《独行月球》宣传为科幻片,弄不好有些观众会嗤之以鼻:开心麻花拍科幻片?怎想的。
因此,《独行月球》定位喜剧片还是比较现实和理智的。与此同时,这也给了开心麻花团队一个多元素融合的机会。
喜剧片和科幻片融合在一起,《独行月球》不仅可以让看喜剧的观众得到科普的机会,也可以让看科幻的观众得到开心大笑的欢乐。
此外,独孤月和袋鼠刚子之间的互动,多多少少也有一些动漫片的味道,尤其是电影开头和结尾更是用动漫形式展现了故事背景和结尾,增加了电影的轻松元素也吸引了更多的观影受众。
应该说,《独行月球》是一次非常冒险同时也是非常值得称赞的勇敢尝试,同时也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创举,即使在世界影坛也不多见。
五、人文输出
很多电影都喜欢标榜人文精神,但多数如此标榜的电影往往不是很卖座,要不就是拍得太晦涩看不下去,要不就是说教味道太浓看着尴尬,还有一些电影则把人文拍跑偏了,将“好吃懒做、贪生怕死”当成所谓的“人性光辉”大书特书。
《独行月球》虽然是科幻喜剧片,但该片里的人文输出同样值得称赞。
独孤月对马蓝星的一往情深属于沈腾马丽组合的常规操作,这是开心麻花最擅长的东西,自然也拍得非常顺手。
如果只有马丽沈腾组合的恋爱加搞笑,《独行月球》的人文格调就会显得肤浅,这也是开心麻花团队最容易受到诟病的地方。
《独行月球》通过独孤月在月球基地的经历展现了一个人苦中作乐的奋斗精神,即使世界上只有一个人,也要活得像个人样,即使有一只危险的袋鼠,也能将它变成优秀的同伴。
《独行月球》让独孤月不知道地球基地的存在以及地球幸存者对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