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平从太空带回的玉米种子结果了产量能
2023/9/17 来源:不详王亚平从太空带回来的玉米种子,是通过天舟二号去了太空,然后又通过神州十三号返回地面的。现在这些玉米种子经过精心种植,已经结果了,有网友评论说:“这个玉米粒看着像灯笼”。虽然,这个网友说的有点夸张,至少反应出这个玉米籽粒比普通的大。通过这次实验,反应出咱们现在有更多的几率,选择好的突变,选择出好的种子材料。当然,王亚平带去的不只有玉米种子,还有小麦和大豆等种子,希望能够听到更多好消息。对于外太空的探索,我们的脚步从来没有停,还在一步一步的踏实地往前走。其实,咱们古人对于星空的探索,一直也是充满智慧的。古人在夏朝的时候就开始白天观察太阳角度的变化和正午影子的长短,晚上观察北斗七星的位置变化,经历了几个朝代的共同努力,设立了二十四节气。在战国时期就著有《甘石星经》,是一部天文学专著和观测记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著作之一,仅次于前年的巴比伦星表。这本书详细里面就记录了天上有多少颗行星,它的位置在哪,书上都计得清清楚楚。这本书里记载了,他们观测了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的运行,发现了这五个行星出没的规律。并且,月球的上面还有五个环形山是用古人来命名的,分别是石申、张衡、祖冲之、万户和郭守敬。咱们古人在仰望星空时发现了一颗非常亮的星星,它每年春天的时候从东面升起,每年到了秋分以后从西面落下。由于,它非常亮,古人把它叫“大火星”。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心宿二。它是东方苍龙七宿中心宿的第二颗星,所以称为心宿二,又称为“大火”。由于它每年升起和下落很有规律,因此,古人用它来确定季节,安排播种和收割。在《诗经》中记载:“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这里的七月指的是农历七月份,流指的是下落,火指的就是“大火星”。意思是说,到了农历七月份大火星西行,天气开始转凉了,八月份还没有落下,到了农历九月份,大火星西落了,天气开始变得寒冷了,人们要穿棉衣御寒了。通过以上这些内容,你会发现咱们古人是充满智慧的,给咱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那么这次种子傲游了太空,能够带来什么呢?一、玉米种子在遨游太空一圈后发生诱变这些种子在太空失重和辐射的条件下产生了诱变,工作人员在利用这些诱变的种子进行科学实验。山东生物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介绍说,通过这些实验能够说明有更多的几率,选择好的突变,选择出好的种子材料。通过太空回来的种子种植的玉米,结出的玉米籽粒和普通玉米籽粒对比,即使今年的气候多变,部分地区连续出现高温的情况下,太空种子长势良好,籽粒饱满,而普通玉米出现秃尖断粒的情况。种过玉米的人都知道,玉米植株高大,田间密不透风,田间温度较高,长期处在高温环境会造成玉米花器不完全或者雌雄不同步,会造成授粉不顺利,造成秃尖、断粒现象。或者造成雌穗开花较晚,造成不能正常授粉,这样就激发下面的叶腋长出雌穗,但是等它长出来,雄穗早已经开过花了,不能完成授粉。而从太空带回来的玉米种子种出来的玉米,有很强的抗逆能力,很好的避免了由高温条件影响下的玉米花粉败育导致的很难授粉的情况。从这点来看,玉米因为在太空中遨游了一圈,所以产生了突变,价值获得了提升,对于改良其他种质材料有着重要作用。二、太空育种还有很多路要走对于太空种子的科研我们迈出了一步,还有很多路要走,其中,困难和艰辛肯定是有的。据山东邦泰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石绪海表示,这批种子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比较长,产生了很多突变。并且,已经发现了一些有着明显变异的单株,它们是否属于优良的变异种质材料,还需要再继续调查。接下来,还要继续育种,扩展繁衍太空种植材料,选出优良变异种质材料组配太空杂交种等等。三、太空育种的意义太空育种是最近几十年发现起来的新型育种方式。它是航天技术、农业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方式。相比普通种子,果实更大,抗病虫害等抗逆能力更强,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农民产品的品质,创造出更多的新品种。另外,通过这些结果也能证明咱们国家的科技实力,也为保障粮食安全做出贡献。写到最后:玉米种子能够带来好的结果,相信不久的将来小麦、水稻、花生、大豆以及蔬菜和水果种子也会带来好的结果。这些是很多科研人员共同付出的结果,我们要牢记!从古代开始,人们对于天象都是比较崇拜的,对于星空的探索从没停止脚步,会有更多的成果丰富我们的认知。您对这次太空玉米种子怎么看?期待您的评论!全文完,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