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另一角度看商周变革之际之三商人的历
2023/7/30 来源:不详在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比较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有娀氏女子简狄,吞食玄鸟卵而生子契,长大后的契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封在商地,赐姓子氏。契是商族的始祖,开启商族的发展,契称号玄王。商是以鸟为图腾的部族。
商契生活在唐尧、虞舜、夏禹的时代,到了契的十四世孙成汤,灭亡夏朝建立商朝。
“玄王勤商,十四世兴”
“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成汤”
出于研究需要,把商人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从契到汤灭夏称为先商时期,也称先公时期,时间对应夏代;从成汤建立商朝到盘庚为商前期,从盘庚迁都殷到帝辛灭亡称为商后期,商朝王有天下而称先王时期。
商朝共传17世,31王,年;或被认为多年,也有记载为多年。商人屡次迁都,从契至于汤八次,建立商王朝后五次,最后定都于殷,此后年再也没有迁都。商人的历史真正跨越了千年。商,是商人的自称;殷,是外人对商的称呼,意味着大、强、盛、富;也可殷商连称。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肈域彼四海。”
“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商契帮助大禹治水,先公冥死于治水,使用龟甲占卜,商人应该熟悉水性,可能是与航海有关的部族。传说周武王灭商后,商人余部渡过茫茫大洋到达美洲,常喃喃自语:殷地安否,而被附会为印第安。
契帮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命为司徒,用五教教化民众。契的子孙“相土作乘马”,即驯服了马用于驾车;“王亥服牛”,驯服了牛替代人力。马、牛都是大牲畜,在先商时期商人的畜牧业就发达,驾驭牛马畜力服务于人。
王亥,这位先公被尊称为王、商人的高祖。与有易氏的国君绵臣发生冲突而被杀。“丧羊于易”、“丧牛于易”,《易经》中记载了这段历史故事。
王亥的儿子微从河伯处借来兵甲杀死绵臣,报了父仇。从上甲微,商国开始用日名称呼祖先。“商家生子,以日为名”,是从上甲微开始的,上甲微是一位极被重视的先公。
根据甲骨文研究,此后先公的世系是:上甲微,报乙、报丙、报丁,主壬、主癸,这六代都是父子相传,与《殷本纪》略有差异。甲乙丙丁壬癸,完全按照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的顺序排列,被认为是商汤灭夏桀之后,追封先祖、排列祭祀的顺序而追记的。以日为名源自太阳崇拜。但更有可能是商族学习夏后氏的做法。
从夏王朝,夏王就以十天干为名号。夏王有太康、仲康、少康,康即庚;孔甲、胤甲、履癸。太康时失国,被东夷首领后羿代夏,留下后羿射日、射落九个太阳的传说,虽是神话传说但反映了那段史实。夏桀暴虐,自比为太阳,民众不堪忍受,愿意与夏桀同死,终被商汤灭亡。夏、商二国除了对抗侵伐,还有交流合作,乃至通婚。
受上古时条件的限制,古人寿命普遍较短。狩猎、获取食物、与敌作战,都需要成年男子承担,老族长去世后,儿子可能还未成年,族长的兄弟会利用获取的优势地位,掌管部族事务,为保持部族的强大,那也是顺理成章的,这就是兄终弟及。族长儿子长大后,会利用老族长的以前的地位,也会形成势力,而出现权利争斗。如果与多个部族通婚,会有不同母亲生下的儿子,更会加剧问题的复杂化,形成这帮那派。一个部族究竟是父死子继还是兄终弟及,最后靠实力决定,所谓“嫡长子”继承怎么能一下子就出现?
禹传子,家天下。前提条件是,夏启必定成年、掌事。夏禹、商契、周弃的子孙绝不是王室这一支单线传承,几百年的时间会繁衍出多少子孙后代,兄弟儿子也会分家分族,形成多少部族世家,多少利益需要协调。为避免陷入内耗,老族长在世时,由部族长老参与见证下,共同商定推选出继承的顺序,上尊号以示尊崇,这就是王的日名的由来。由夏后氏创立,商人学习继承。
这种继承制度,在商朝建立前后以及所谓“九世之乱”表现的最明显。“九世之乱”中有兄终弟及、父死子继,还有侄子继承叔父的王位。因为不符合后世的认知,才被误读为“九世之乱”。相比没有明晰的规则而引起的内耗,这是一种进步。现在还有因流油而暴富的国家,使用的其实还是三千多年前商人的办法。至于殷商后期出现新变化,自康丁开始,历经武乙、文丁、帝乙,至于帝辛,变成父子相传,约有百年时间,商王的权利明显扩大了。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但是,过去因为缺少文献记载,商代一直是被低估的朝代。
根据现代殷墟出土文物,尤其是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还原了商朝后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方方面面。
商人发展出天文学。测量地球、月球的运转周期,使用阴阳历,设置大小月、闰月来调解二者时间的不同。用祀、岁、年来纪年,一年分春、秋两季;有完整的干支表,用干支来纪日。记录了日食、月食,大岁、鸟星、大星、火星等。气象学方面,记录有风、云、雷、电等气象,冰雹,持续十几天的绵绵阴雨,都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众与众人在田间劳作,农业产区遍布王畿。不断开辟出新田,使用耕、耘、耨的方法耕种,种植有黍、稻、稷、麦、粱等五谷,有存储粮食的仓廪。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耕农之事,粪壤为急。懂得使用粪肥,农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设置农官,使用牛耕,出现铜制的铲形农具,脱离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记录地理环境,森林、草原、河流、湖泊。当时的气候较现在温润,生活有犀牛、大象、竹鼠等亚热带野生动物,饲养水牛。饲养马、牛、羊、鸡、犬、豕六畜。渔猎,用钓、用网、用射、用叉。马是作战的战略资源,商人最是珍视,有各种具体名称和美化装饰。马车形制较多,不但有战车,还有田车、乘车、货车,实现与更远四方的沟通,商王的权威辐射更广的地域。
交通,有马车、牛车,舟船,桥梁、驿传、馆舍。货币,有贝、有玉,十玉为一珏,十贝为一朋,商品经济初步形成,从事经商贸易的“商人”就源自商人。
种植有桑,养殖有蚕,纺织有丝帛,祭祀有蚕神。酒类分为酒、醴、鬯等种类,用以祭祀祖先,沟通神鬼,日常饮用。
医药。记录头、眼、耳、口、牙、舌、喉、鼻、腹、足、趾、尿、产、妇、小儿、泌尿、传染、心疾、传染等几十种疾病,致病原因及其治疗,划分外科、内科、口腔、五官、妇科等分科,用药物、针刺、艾灸、按摩等诊治,还能安装假肢。上古以石刺病,称之药石、砭石;后用青铜做针刺病,称之鍼石;以火灼病谓之灸,后世发展为针灸按摩之术。
殷人居丘,居住高地,防止水患,临近河流,满足生活生产用水。四合院宫殿建制的院落集居住、办公、祭祀于一体,宫室与池园合一,自然与人工和谐。
殷商文字有陶文、玉石文、金文、甲骨文。甲骨文使用牛的肩胛骨大半是水牛,龟甲多南方所产进贡,兼具四方,还有象骨、鹿骨、虎骨、人头骨等。甲骨文是完全成熟的文字,使用象形、会意、形声、假借等造字方法,总计四千多个,已经认识的约三分之一,周代金文继承商代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一脉相承。刻在甲骨上的是甲骨文,铸在青铜器上是金文,王命、典策可能记录在丝帛、简牍上,只是材质的原因没有流传下来。“惟殷先人,有典有策”绝非空话。设置右学、大学等学府来教育子弟。音乐,有硕大铜铙,精美石磬。礼乐度制早已有之。
(图片来自网络)商人发展了数学,用十进制计数。出现了雕刻技术,玉雕、石雕精美,生产出白陶瓷。掌握铜锡等配比,铸造的青铜器硕大厚重精美神秘,比之西周有过之无不及。
商人有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相信在天上存在着一个具有人格和意志的至上大神,主宰着自然和人类的一切命运,高高在上无所不能,因此称为“上帝”。上帝主宰着大自然的风雨雷电、洪涝干旱、气象变化,关系着是否风调雨顺,决定着农业的好坏,农作物的丰歉甚至毁灭绝收,牛、马、羊等畜类的繁衍或疫亡。
王,从一从土。拥有天下者才能称王。聪明,独断,专擅,独行于天下万国者,才算得上称王。商人的最高统治者称王、称朕、称余,又称一人、余一人,手持生杀予夺之权柄。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天下之大,四海之内,所共尊者一人耳,惟一人是至尊无上、圣大无比的神人,普天之下的所有人、物都归其所有,就成为奴隶社会“以最高的所有者或唯一的所有者的资格而出现”的奴隶主。
在天上的至上神称为上帝,商朝的最高统治者称人王,上帝是商王在人间的某种体现与映射。
商的国家机构,文武官分设,文官有多臣、多尹,武官有多马、多射,出现官僚体系并趋于复杂。史官先为武官后为文官,记事为务,记录王的言行举止,草拟诏令文书,掌管图籍法典。
商王朝的武装力量分为王室军队、诸侯方国军队以及部落的兵农合一的非常设的“族兵”三类,商王统帅有左、中、右三师、三牧、三戍,士兵称众人和族人。商王对方国用兵,一次出征动员三、五千人,武丁时最多一次达到一万三千人。帝乙、帝辛时征伐夷方往返时间达一年。
殷人有众多的同族、同宗、同姓,用宗法、祭祀提高凝聚力认同感。有刑罚,有牢狱,有墨、劓、刵、刖、椓等五刑系统。
商王在天下之中,号称中商,四周有东土、西土、南土、北土等四土,或称东方、西方、南方、北方等四方。
商王都城所在就是大邑商、天邑商,位于天下正中,世间的最大。有大邑,有二邑、三邑、四邑、廿邑、卅邑乃至四十邑。
有邑有鄙,邑外曰鄙,有东鄙、西鄙等四鄙。邑鄙之郊叫奠,有南奠、北奠等四奠。还是中与四方的关系。
奠之外有封国,封国的爵位分为侯、伯、男、田,因为数量众多,又称多田、多伯。
封国之外,散布在外围的是方国,与商王的关系越来越远,常成为征伐的对象。
武丁时的方国有四十多个,在西北的主要是土方、鬼方、羌方、贡方、周方。土方或是夏人后裔。夷方、盂方散布东南。后世记载的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等五服制度,源自于此。
商时就有天圆地方,王居中心,根据亲疏远近,层层分布。亚,虽权势很大,但权利不完整,四角各缺少一块。
(甲骨文:亚,缺少四角)商王之左右,有诸妇、诸子,近臣。王室的女性地位较高,王的配偶也用日名,有自己的封地,众多随从、奴隶。女性后裔的子孙,或可以祭祀商王的祖先。名称有女、妾、姬、羌、嬴、楚、周、秦等各地进贡或征伐获得的美女。商有众多奴隶,耕种的奴隶、养马的奴隶,甚至有医病、跳舞、歌唱等技术类奴隶,供主人的驱使,从事不同的劳作,随时用做牺牲用于祭祀。
参考资料:胡厚宣、胡振宇《殷商史》等